第16部分 (第1/4頁)
撲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徐永昌一陣感動,想叫住洋大人感謝一番,又不通語言,只得作罷。
端納大踏步的一路走回酒水鋪,瀟灑的朝李秉衡揮揮手說道:“李,我把你的馬送出去了,幫你做了件好事。”
早就猜到如此,重新將馱物件的馬騰了一匹出來,一邊還向端納道謝。
徐錫麟等也聽的懂英語,見一個得了便宜還賣乖的憊懶模樣,另一個吃了癟還只能道謝,一陣的鬨堂大笑。本來眾人也有贈馬之心,還未實施,便讓端納做了,也都覺得替自己做了件好事。見端納風趣精明,又頗有中國人的俠義之氣,不由心下對他親近了幾分。
今天的天氣有些陰沉,陽光並不刺眼,反而有些蒼白,灑在臉上只有淡淡的無力感覺。
已是到了東直門外,眾人望著這聳立高峨的城門,後面那座雄踞數百年的古都,在近代卻飽受了恥辱。就在七年前,八國聯軍從這座門進去,給中國的恥辱史寫上了最濃墨的一筆。靜靜的站在城門前,彷彿還能聽到列強軍隊刷刷的軍靴聲,還能聞到濃重的硝煙味與血腥味。前世在這裡長大的李秉衡從來沒有對這個古都有過這麼複雜的情緒,眼前的這個城市不再是後世那個代表著榮耀的城市,而是恥辱的鮮明代表。恥辱,從這個城市的頭到這個世界的根,瀰漫於這個城市的每一個毛孔,每一滴血液。
它無聲的聳立在那裡,數百年的雄偉在近代的工業面前羸弱無力,在洋槍洋炮面前顫顫巍巍,被渺小的侵略者們肆無忌憚的視而不見,甚至被卑劣的東洋矮子踩在腳下。
這種恥辱還要持續多久,在三十年後仍然如此嗎?不,李秉衡生出了前所未有的鬥志,既然上天讓他來到了這個世界,那麼他將以一己之力抗衡整個世界,即便付出生命。
穿行在青石板鋪就的大街上,彷彿穿越了幾個世紀。
即便這個時代沒有辮子的人已經不是那麼的稀少,但街上很多人還是對幾人則目而視。為了不惹麻煩,李秉衡等人往離此不遠的東交民巷附近找個旅館住了下來。
東交民巷的使館界如今都用高約六米的圍牆圍了起來,上有八座碉堡,並用鐵門管理進出。李秉衡遠遠的看見,深自悲哀,卻又無可奈何。
《泰晤士報》駐北京辦事處就在德國公使館附近,端納準備過去約莫里循晚上一起吃西餐,並介紹李秉衡給他認識。
端納是個中國迷,中國的一切都喜歡到了骨子裡,但唯一的一處不喜歡的就是中國菜。無論到哪個地方,首先要找的就是當地有沒有西餐館。若是沒有西餐吃,他情願自己烤幾片面包與牛排,一杯牛奶了事。
莫里循每天的應酬很多,但聽見端納要請他吃西餐,立馬就推了晚上的應酬活動。對這個小老鄉,他是一直關愛有加。他們身上有很多的共同之處,眼光銳利,有冒險精神,並且對中國有特殊的情感,對中國人都很友善。
在西餐廳見了面,端納鄭重其事把李秉衡介紹給莫里循。
當聽說眼前的這個中國人就是酚醛樹脂的發明者時,莫里循對他流露出了強烈的興趣。尤其李秉衡一口流利的英語,以及明顯受過良好教育的紳士風度。
“李,你比我見過的英國人還要英國人。”莫里循大笑著說道,“尤其是你在化學領域取得的成績,真令我驚奇。”又詳細的詢問了他“發現”酚醛樹脂的過程,並對酚醛樹脂工業生產實驗進度的關切。
“你是說三個月就能在工廠見到這種可以代替蟲膠的材料?你確信?”在得到李秉衡的保證後,莫里循對他的好奇越來越重。敏銳的觀察到李秉衡用餐時的嫻熟,問道:“李,你在歐洲留過學嗎?”
李秉衡略一思索,答道:“我是個閒不住的人,喜歡滿世界跑,在歐洲曾經旅居過幾年,旅途中唯一可打發時間的便是自學一些科學知識。”這話倒不是在說謊,後世的他的確是個滿世界探險的人。
莫里循自己也是個愛旅行的人,曾經自上海沿長江到重慶,轉道雲南,僅是靠母親寄的40英鎊,徒步前往緬甸的仰光。之後,他整理一路的日記和照片,出版了《一個澳大利亞人在中國》一書,該書使他名聲大噪,並被英國泰晤士報聘為駐華首席記者。聽到眼前就有一個同道中人,饒有興趣的交流起單身旅行的心得來。
兩人從世界各國的旅遊勝地,講到人文地理,又講到歐洲的社會背景與形勢,很是投機。
莫里循也驚訝於這個中國人對歐洲人文思想的理解,並對當前國際形勢的獨到見解與精闢分析。當聽說李秉衡正在南洋興辦實業後,神往的說道:“
《龍起蒼茫免費閱讀》 第16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