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293楊子楨的決心 (第1/2頁)

龍靈騎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大明帝國第一批次飛到朝鮮北部山區的雷公1型俯衝轟炸機並沒有找到可以攻擊的目標,這些飛機在可疑地區盤旋了幾分鐘的時間,然後就不得不因為油料告罄返航。這也就是為什麼日軍的炮擊戛然而止,後來又毫無徵兆的展開的主要原因。

等到大明帝國的飛機離開之後,那些躲藏進了山洞掩體內的日軍士兵又推出了自己的大炮來,開始依照引數炮擊被明軍佔領的防禦陣地。

日本人擅長挖洞,在遠端壓制火力陷入劣勢的時候,日軍往往喜歡用坑道掩體來抵消對方的優勢。朝鮮北部連綿起伏的山脈地區,確實給了日軍一個良好的發揮空間,讓他們從容的隱藏下了超過200門主力的150毫米口徑榴彈炮。

這些火炮多數都有山洞作為掩體,獨立存在並且儲存了很多彈藥,它們依靠預先測繪好的座標引數進行炮擊,幾乎不用調校修正彈道,就能夠準確的將炮彈打在原本屬於日軍自己的陣地上。

而且這些火炮遇到空襲的時候,可以用偽裝網遮蓋,或者快速退回到掩體內,讓明軍非常頭痛。在首輪攻擊中體現了強大攻擊力的雷公1型轟炸機,在針對山區內日軍隱蔽炮兵陣地的時候,轟炸效果大打折扣。

值得大明帝國的前線指揮官們慶幸的是,這些日軍大炮似乎並沒有一個良好的校正觀察支點,炮擊完全按照座標轟擊,對明軍只能起到干擾的作用,無法精確的壓制明軍渡河部隊。如果不是這樣的話,可能在灘頭陣地上的明軍先頭部隊,現如今的情況會更加悽慘。

說實話,如果日軍這個時候投入坦克部隊還有精銳步兵拼命的反撲,也許鴨綠江防線爭奪戰現如今的狀況會完全不同。日軍完全有機會將明軍壓回到河對岸,讓這一次損失慘重的進攻徹底失敗。

可惜的是,日軍前線指揮官苦苦期盼著的二線反擊部隊,現如今卻依舊因為忌憚明軍飛機還有不時停下來修路,耽擱在半路上。明軍對二線日軍精銳的遲滯作戰非常成功,這得益於朝鮮北部地區山多路少的地理環境。

應該說,朝鮮北部地區的多山,給日軍帶來了隱蔽部隊等優勢,也給明軍癱瘓對方運輸線提供了便利條件。宮本有仁和他的對手張建軍還有楊子楨都只能耐心的等待,等待著決定性的勝負手投入戰鬥的那一刻。

宮本有仁如果可以更快的將自己的二線預備隊投入戰鬥,那麼這場戰役日軍將獲得勝利;同時如果大明帝國可以率先讓自己的主力部隊渡河,擴大自己的渡口在日軍炮火的騷擾下站穩自己的腳跟,那麼大明帝國就穩操勝券了。

“損失太大了!第2步兵軍那邊,已經損失了17輛坦克還有3輛汽車了……這麼僵持下去,第2機械化步兵師就要在這裡打殘了。”楊子楨的參謀,名字叫做劉志堅,他剛剛拿到了一部分第2步兵軍上報來的損失報告,被明軍的損失嚇了一跳。

僅僅是打到現在,在對岸的橋頭堡陣地還沒有完全穩固的情況下,明軍已經付出了2000人陣亡,大約700人負傷的慘重代價。更加讓人著急的是,十幾輛坦克的損失並沒有讓大明帝國的部隊有效的擴大自己的佔領區,戰鬥依舊還處在膠著的狀態下。

“日軍在陣地上部署的50毫米口徑平射炮非常多,這些大炮是專門為對抗我軍的坦克設計的,能夠輕鬆的在500米開外的距離上擊毀1號改進型坦克,而且外形低矮非常容易隱藏。”劉志堅看著前線送過來的報告,對楊子楨一字一句的說道。

明軍的坦克部隊出現,推動了整個大明帝國還有全世界的武器裝置發展。各國在急急忙忙研製新型坦克的同時,也在為自己的步兵裝備新式的反坦克武器。日軍是這方面最積極的國家之一,畢竟他們的國力無法讓他們裝備太多的坦克抗衡明軍的裝甲部隊數量優勢。

所以日軍將希望寄託在了很多分散的小方面,比如說依託地形部署的防線,還有先進的飛機以及步兵反坦克能力上。其中,讓步兵擁有一定程度的反坦克能力,是日本陸軍寄予厚望並且投入了大力氣的專案。

日軍異想天開的發明了一種叫做擲彈筒的反坦克武器,發射50毫米口徑的榴彈來增強步兵壓制火力,同時研製反坦克地雷等武器作為補充。這些武器之中,最重要的一個就是和錫蘭一起聯合研製的50毫米口徑反坦克炮。

這種外形低矮的反坦克炮威力可以用非常強勁來形容,穿透力強而且不易被發現,可以部署在永備工事內部,也可是作為移動兵器使用——因為是專門研發的,它幾乎就是為剋制大明帝國的1號坦克而生的。

日軍陸軍採

《我們的世界大戰時間軸》 293楊子楨的決心(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