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9部分 (第1/4頁)

莫再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以啟發和誘導為手段,而讓孩子樂於自由、自動地去動腦筋,使智力和體能不斷地增長。所以,蒙特梭利的“老師”在“實驗兒童之家”稱之為“導師”(在日本稱之為“指導員”或“導員”。由於此書是針對母親而寫,所以此章中所述的導師都是由母親在家裡代替)。

他必須懂得蒙特梭利的教育原理和教學方法

我們說蒙氏是一個實踐家,因為她會將理想化為方法而付諸實踐;我們又說她是教育家、科學家,因為她用觀察的方法,發現了《童年之秘》(意指童年成長的奧秘。這是蒙氏理論的名著),替孩子找出了教育的根據點。

正因為蒙氏實踐理想和方法的“教具”,是根據對“兒童的發現”(意指蒙氏對兒童的發現,亦為名著)而設計的,導師假如不明白這個道理,便會一成不變地、機械式地指導兒童,反忽略了兒童內在的需要和因他們成長的法則和個別的差異,而造成不合理、無效果的干預行為,甚至對孩子造成傷害。

此外,她也要熟悉蒙氏的教育方法。例如:家庭主婦想將一塊豬肉切絲,假如她能細細地觀察了它自然組織的紋路,懂得運用適當的刀法,就可以順利而且漂亮地切出一條條肉絲;反之,如果拿起刀就亂切一陣,結果的不順利與難吃是可想而知的!

懂得原理和方法的導師,在指導兒童學習的“工作”時,會深知“它”其中的目的、程式與啟、導之間的變化;她會懂得孩子內心的意識,和學習的能力與自然的限制;以及什麼年齡,什麼心態應該給他什麼東西,而予以正確地指導,才會有效地幫助他們的身心能夠正常發展,並提高其智慧潛力。

要懂得如何操作教具

兒童藉著教具獲得智力與體能上的開發,而教具的介紹,必須靠導師適當地提示,所以導師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媒介人物。

她不但能“簡易”、“簡潔”與“客觀”地示範給孩子“教具”的使用方法;還要能隨時瞭解孩子對此項教具的反應,以決定啟發他繼續操作或誘導他暫時停止。

她還要虛心認真地觀察面前“這個”孩子內心的需要和限制(尤其心智和體能的)。同時也能真正地懂得什麼是“以孩子為中心”!例如:不用強迫式的語氣命令他這樣、那樣地去做;會蹲下來與孩子說話,不採取高倨姿態;示範時能輕聲細語,動作輕慢而利落等等;這些細微的地方,導師也都必須注意,才能讓孩子明明白白地領受,高高興興地“工作”(學習)。

導師的綜合特質

她要很有耐心地觀察孩子,關心他們的需要,是一個細心的“觀察者”;她能根據觀察所得,設計出適合孩子成長的環境,是一個教材、教具和良好氣氛的負責“準備人”;孩子如何和環境接觸,他能居中協調與引導;更是一個孩子學習“靈感”的“啟發者”,與轉變“頭腦”的“誘導人”。他要能保證這個環境,維持環境的完整,讓孩子的每一次接觸,都是完整的學習。這些特點,是幼教導師都應具備的素質。此外:還有一件最重要的事——導師本人須時常保有謙虛的下臺心態。有許多大人常存著些老氣橫秋的態度,比如說:自以為是。這在蒙氏教室裡,是一個相當大的“障礙物”,因為它遮蔽了導師對兒童的認識,容易導向武斷與強行方法上的錯誤。所以在蒙氏教育裡,“大人”也是受教的一環──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導師必須具有謙卑、仁愛之心,要能改變個人傳統“唯我獨尊”或孩子無知無識的不良舊觀念;重新認識兒童是潛力無窮,前途遠大的“未來才俊”;並且要以兒童為師,才能當一個成功的新幼教導師。

具有成功的啟發技巧

“啟發式教學”的標語,幾乎在每一張幼稚園的招生簡章上都能看得見。但是媽媽們得小心,以大人為中心的啟發,仍舊是依成人的主見“傳授些知識給孩子,讓他們被動地去領悟、記憶或模仿”,完全不同於蒙氏教育裡的“讓孩子們自己去開啟吸取知識的靈窗,運用自己的思考,而日新又新”。讓我們從一句問話中來體會這種不同(當然,得視兒童發展的程度來發問):▲傳統式:小明,你看看這兩個球有什麼不一樣?哪一個是大的?哪一個是小的?

▲蒙氏:來!小明,摸摸看這兩個球,你發現了什麼?前者的問題,侷限性大,而且早已規定好兒童必須回答些什麼問題。後者的彈性非常寬,他不僅要小孩親自摸摸看,去體會感覺,更將問題的限度放到最大,孩子可以靈活運用自己的腦子,發現事物的種種不同和奧妙。再來,前一個問題,是老師“期待”的有限答案;後一個問題,是讓孩子

《蒙特梭利教育的內容》 第9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