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四十六回 秦晉之好 (第1/2頁)

墨傾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經歷了冠縣縣衙這一番驚險之後,顧暘等三人索了匹馬,帶著如雁,兩騎馬,朝著縣城深處奔去。 漸見市井景象稀疏,兩側草房慢慢取代了瓦屋,青山壓過了街巷。 遠遠的炊煙在半空浮起,那輪紅日在山腰欲隱欲留,彷彿一大顆去了皮的西瓜瓤,往天的另一邊緩緩滾落。 但見暮靄沉沉,盛日已衰,剛巧路邊遇到一家小酒館,四人便下了馬,把馬拴在草房門柱上,進了酒館,點了三碗麵吃。 如雁年齡小,食量較少,蘇見黎便多給他要了個小碗盛面,他卻有些賭氣,不太想吃似的。 顧暘嘆道:“這孩子。” 蘇見黎笑道:“顧大哥,你莫急,他還小。” 如雁把筷子往桌子上一拍,哼的一聲道:“我不小了!” 三人聽了,都搖頭而笑。 徐濯埃道:“顧兄飲酒麼?” 顧暘道:“偶爾。” 徐濯埃笑道:“行走江湖之人,哪裡有不海量的。” 顧暘吃了口面,笑笑道:“行走江湖為的便是逍遙自在。我若飲不得,偏教我飲,我便跟他火併起來。若一個人為醉而醉,可能已是愁到深處了。我看這麵湯比酒可好得多。”說著端起碗來喝了一大口麵湯。 徐濯埃把摺扇往桌子上拍了一拍,大笑道:“好,好!顧兄有性格。” 幾人靜靜吃飯片刻,蘇見黎忽然說道:“我有一事,想問徐兄。” 顧暘聽了一愣,嘴裡銜著半坨面,轉頭望向蘇見黎。 徐濯埃瞧了顧暘一眼,又問道:“何事?” 蘇見黎道:“今日在縣衙聽徐兄說,令尊大人徐公諱承煜?” 徐濯埃道:“正是。” 蘇見黎道:“九年之前,令尊大人可是任鴻臚寺少卿麼?” 徐濯埃微微一怔,用扇子敲著手指頭,一面敲著算了片刻,忽然驚道:“正是。蘇姑娘如何得知?” 蘇見黎又道:“徐兄父子二人,可曾去過那蘇州府崑山縣麼?” 徐濯埃驚道:“正是。徐某家鄉上海縣,有一年路遇洪水,故而轉道從崑山縣過,還在一戶人家借宿了一夜。蘇姑娘卻如何知道?……” 他話未說完,凝視著蘇見黎的臉龐,心中似乎漸漸有了些眉目。 “那戶人家的女兒……蘇姑娘莫非……” “徐兄猜對了。”蘇見黎笑道,“不想有緣在此相見。” “原來是你!你是蘇大人之女?”徐濯埃大聲道,眉眼中難掩驚喜。 “正是。”蘇見黎笑了笑。 顧暘聽得,嘴裡的半坨面又撲通一聲滑回了麵湯裡。 徐濯埃突然興奮起來,直起腰,兩條臂肘撐著桌子,語速也變快了許多:“聽說蘇大人被貶了官,他還安好罷?以往過年之時,隨家父數去拜謁蘇大人,卻未曾與蘇姑娘一見,蘇大人偶以小女相稱,故不知姓名。不想曾經那可愛的小姑娘,已出落得這般亭亭玉立了!” “家父還好,如今做了陽穀縣知縣,也代我跟令尊大人問好。”蘇見黎微微一笑,“說來慚愧,見黎常在江湖遊蕩,不似那些大家閨秀,閉門不出,故而未曾跟徐兄相見。” 徐濯埃笑著說道:“無妨無妨。徐某雖只跟蘇姑娘在小時候見過一次面,也未通名姓,卻是刻在腦中了。那時你便美麗可愛,不比那些凡俗女孩。” 他雖然一直是帶著文縐縐的微笑,但此刻的笑卻又不同:一張嘴的兩個嘴角,就快提到耳朵根了。 蘇見黎聽了,臉上一紅,靜默了片刻,正不知說什麼答覆。 忽聽得身旁“簌嚕嚕”的一聲,轉眼望去,是顧暘正在吸一根很長很長的面。 蘇見黎見了,心念一動,忍不住露齒而笑,忙掩住小嘴。 只聽徐濯埃道:“蘇姑娘,為著九年前的情誼和令堂的緣故,咱們徐蘇兩家可謂是秦晉之好的世交了。徐某此來冠縣,正是奉家父之命,來助令尊大人一臂之力。” 顧暘聽得什麼“秦晉之好的世交”,心中有些不快。 看官須知:這“秦晉之好”雖是形容兩家關係好,但不止於此。這個成語源自春秋時期秦國和晉國聯姻的故事,關係好之上更添了一層聯姻之意。 這顧暘雖是自山中長大,卻並非與世隔絕的深山野人。其先師煙霞子飽讀詩書,傳授武藝之餘,也給他講過古往今來許多典故。“秦晉之好”這般有名的典故,顧暘豈能不知?徐濯埃身為官宦子弟,滿腹經綸,更不能不知其意。 這時徐濯埃說起徐蘇兩家的關係,竟引出這個成語來修飾“世交”一詞。雖說蘇見黎之母嫁到徐家成了徐濯埃的後母,但此事說來其實並沒有多光彩。 徐濯埃此詞有聯姻之意,既不是指向蘇母的改嫁,那則是另有所指了。 蘇見黎聽他說到“秦晉之好”這個詞,也不禁眉頭一皺,聽到後面,更增疑惑,便道:“家父來此了?” “正是啊。前些日子,冠縣梅花拳派掌門趙三多把派名改為義和拳,聚起三千之眾揭竿起義,如今已攻下蔣家村、紅桃園村和黑劉村三處天主教堂了。山東巡撫張汝梅上報朝廷,令尊正是奉詔前來相助張大人征討。”徐濯埃笑道,“想是蘇姑娘近日只跟顧兄闖蕩江

《劍如夕 墨傾辭》 第四十六回 秦晉之好(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