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1/4頁)
中國必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牆殘灤春玫男∷登榻冢�腖�淺宰約荷盞哪檬趾貌耍�透�仔置靡話恪J��耆思洳諮#��抵鉅檀蠖嗍��春M猓�偃縋忝怯謝�岫戀繳��吹惱餛�∥模�被崆濁械匾浼案蓋裝桑�
十、峨眉採秀青城探幽
《蜀山》的讀者,常常津津樂道於書中的寫景造境,什麼冰峰雪崩的“月兒島”啦,變幻多姿的“靜瓊谷”啦,奇花竟放的“繡瓊原”啦,諸如此類的景物描寫,在他們心頭似乎構成了一幅幅色彩鮮明的圖畫。或問:還珠樓主筆底煙雲染自何方呢?這裡且述其要。
登山,是父親青少年時代一大樂事。雄偉高大的泰山,奇拔險峻的華山,綿延千里的祁連山,橫列如屏的點蒼山,都留下過他的足跡。而對他來說,印象最深、影響最大的山,則莫過於峨眉,青城了。
這兩座天下名山,早在父親七歲那年,祖父就帶他上去過。以後又爬過多次,父親在筆記中曾反覆提及“三上峨眉,四登青城”之事。他能夠做成這番“業績”,還多虧了王二爺哩。
王二爺和我們家是乾親。這位秀才一肚子的詩書,卻終於未能發達。一九一二年,曾祖母辭世錦裡,祖父帶著當時只有十歲的父親前往奔喪,離去時把他留下給曾祖父“寬心”,這樣王二爺便做了父親的家庭教師。
王二爺很推崇陸游“功夫在詩外”的主張,反對整天閉門讀書。他經常鼓勵父親“須行千里路”,並興致勃勃地帶父親去爬山。
在父親心目中,王二爺不僅是一位可敬可親的導師,而且是一位最佳“導遊”。對峨眉、青城的一寺一洞,乃至一木一石,都非常熟悉。攀峨眉,何處可望日出雲海,何處可觀奇花異卉,何處可賞朗月飛流,何處可沐林嵐霧雨;上青城,何處覽勝最盡人意,何處探幽最饒野趣,何處駐足最富仙氣……他都有自己切身的感受和理解,說道起來如數家珍。正是在他的引導下采秀探幽,父親才逐漸熟悉了峨眉。青城的真面目。
那王二爺“導遊”,還特別注意對人文景觀的介紹、講解。峨眉為佛教四大名山之一,青城亦有“天下第五名山”之譽,古蹟名勝極多。每到一處,王二爺都有一段“龍門陣”擺出來給父親聽:“遇仙寺”內,他講述一求仙者得到仙人幫助,乘其所贈竹杖,化龍返回鄉里的奇遇;“白龍洞”前,他敘說那白娘子苦心孤詣,修煉千年,而終於得道的經歷;“麻姑池”畔,他描繪絕代美麗的仙女麻姑,自天外飄然而降,臨池浴丹的情景……就這樣,一個繪聲繪色地“擺”,一個凝神屏息地聽,美麗動人的傳說、故事附著於自然景物之上,令秀者愈秀,幽者愈幽,險者愈險,奇者愈奇,真是觸處成趣,無一不妙了。
早年在峨眉山上,王二爺還結識了好多和尚、道士,後來攜父親上山,就一一為他引見。其中,父親最佩服的是仙峰禪院裡的一個和尚,他有一身好功夫,能揮掌碎石,踢腿斷木,隨意吐口口水,便可將硬紙板射穿。父親的氣功,就曾得到他的指點。自然,那裡的環境也是極其誘人的。禪院揹負危崖,遠離塵寰,深邃幽寂,清涼宜人,且有花開如白鴿展翅之鴿子樹可供觀賞,有活蹦亂跳前來討食之猴群可供挑逗,是父親最歡喜的去處。在這兩座大山的懷抱裡,父親搜尋著,探訪著,採擷著,終於有一天,把他從這裡得到的全部收穫載上想象的翅膀,於是,讀者便讀到了《蜀山劍俠傳》和《青城十九俠》。
世道滄桑,人的樂趣也不會一成不變。成家之後,父親的興致由青山綠水轉向樽俎庖廚,這或許是讀者所始料未及的吧?
十一、美食之家其樂融融
一九三三年,父親編的京劇《酒丐》 即臺灣影片《大醉俠》所本,由名醜葉盛章演出,劇中酒保那串“報選單”的“貫口”,激起滿堂掌聲和彩聲。演出成功後,葉先生對父親說:“絕了!您是吃家,我得請請您。”
的確,父親是“吃家”。一隻燒雞,他一嘗,就能嚐出主料是柴雞還是油雞;一盤烤肉,他一品,就能品出燃柴是果木還是松木。事實上,他不僅會吃,而且善做。1956年,戲劇家阿甲在北京西單峨眉酒家宴請同好,父親也在座。一道魚香豬肝端上來,父親望了一眼,就說:“火候不夠,我來試試。”說罷,徑奔後面廚房。那峨眉酒家由上海來京時,王經理曾請父親題寫匾額,彼此熟識,也就聽任他越沮代庖了。不料一比較,後者在色、香、味諸方面竟大大超過前者。技驚四座,大家嘖嘖稱奇道妙。他們哪裡知道,父親結緣廚事業已二十餘載了。
古語道:“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父親的婚姻總算得到了
《佛本是道筆趣閣》 第4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