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9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 (第1/2頁)

五分音符2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次人雖多,但由於沒有下雪,路自然要好走一些,花了兩天多時間,就已經到了當日殺死野豬的地點。

楊錫就地紮營,派出九人,拿了弩機打獵,專門負責食物,五人挖煤,而剩下的人,則是拿了斧頭砍樹,按照楊錫的要求,將一根根木頭,加工成指定的尺寸樣式。

只有三位木匠知道楊錫要幹什麼。

當第一條船出現時,所有人明白了,楊錫是在造船。船長約有七八米,寬度也有兩米左右,彩石河雖然不小,但也不大,到了這裡,都只有十米左右的寬度了。當然這麼寬的河水,這條船還是可以通行的,關鍵有很多地方的河道,忽然變窄或者有許多障礙,船估計通行不了。

這卻早在楊錫考慮範圍之內了。

如此又過了十來天,楊錫分出足足五十人,由冠溪帶隊,一路沿河下行,拿上工具,專門負責清除河中障礙,整理河道。

障礙比較容易清除,無非就是一些巨大的樹幹,傾倒在河裡,還有一些河邊的樹木,將枝葉伸到河中。

真正阻礙行船的,是有兩處河道,一處偏窄不好轉彎,需要將河道挖寬,一個地方,河面寬而且淺,河中有七八米長一段,許多石頭林立。這個地方最為複雜,楊錫設計了幾種方案,最後選擇直接在旁邊生生挖出一條河道來。挖出的河道不寬,就四五米,深度也就一米多,最後從上游掘開,直接放水,這樣就足夠兩米來寬的船身透過了。

五十人挖了四天,才將此段河道開通,這五十人在冠溪的帶領下,回到辰河工廠,已經是十幾天後。

此時的訓練,已然過去了二十多天。

隨著一聲令下,八條小船,在二十幾人的控制下開始起航。楊錫站在船頭,頓時有一股豪情壯志,本想盜版一首詩,卻發現裝、逼也沒什麼卵用,人家都聽不懂,索性算了。

一路順流而下,卻比步行也差不多,不過,不行是需要休息的,走船卻只要換人操作一條竹竿就行。

楊錫默默算了一下,這每條船,都能裝五百公斤,一共得有四千公斤,四噸的話,可以做不少事情了。

還有這船,那也是錢,一條船至少得值個五千錢吧,抵得上一個奴隸了。

有些人家裡靠打漁為生的,一條船就是家產了。

如此過了天,楊錫終於回到了辰河工廠,此時看到蔡考正在領著先回的人做對戰訓練,楊錫心中也頗為滿意。

還有三天就月滿,楊錫卻覺得,三天時間,必須再做一件事,於是叫了蔡考,兩人合計了一番,蔡考果然不出楊錫所料,看到楊錫的設計,馬上就瞭解了。

楊錫要蔡考去做的,實際上是生產石灰。石灰生產是將石灰石與木材分層鋪放,引火煅燒,大概一週就行,這是最古老的石灰生產工藝。當然,並不是楊錫不懂現代生產工藝,比如說做豎窯煅燒,這樣就只要幾個小時燒出石灰。但製作豎窯雖然簡單,卻是需要水泥的。

這個時候水泥哪裡來,當然,做水泥也簡單,那是在後世,需要一個碎石機,將石灰石研磨成粉,這又不可能了。

楊錫感覺很鬱悶,這個時代,太落後了。不過如果不落後,哪裡有自己的機會。

雖然鬱悶,但他做起事來,卻絕不含糊。接下來,他又叫來了二師傅、魯師傅和楊孝,交給三人一個任務。

“這東西叫水碓!可以利用水力舂米和任何其他需要搗碎的東西,當然僅限於不太堅硬之物,搗碎石頭那是不行的!此物一旦做出來,可日夜不停工作,只要水流不停,他就不會停歇,當然也有機括控制。”

水碓這個東西,三國後期有人發明出來,晉代杜預發明了連機碓,楊錫這個,是取用的宋代的圖紙,這個已經是不用鐵質部件的最先進機器了。

看著三位師傅目瞪口呆的樣子,楊錫也不管,繼續解釋。這巨大水碓,可以日夜不停的舂米,稻穀的糠秕去掉,算是一個大型的碾米機。

楊錫的目的卻不是用他來碾米的,當然,現在造出來,先碾米用。

安排好之後,楊錫深吸一口氣。

“一切材料準備就緒,人、竹子、石灰、水碓,至於其他的木框桶啊什麼的,不要太簡單。這可是橫行幾百年的竹紙,現在要提前現世了。無論從價格,工藝品質,都將達到任何書寫要求,比蔡侯紙高好幾個級別,就是有一點,現在還太早了,春筍還沒有長出來,還有就是沒有漂白物,要不然哥給你做出高白紙來。”

沒辦法,現在時間才一月份,春筍一般在二月中旬開始

《三國演義主要寫的是哪三國的故事》 第19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