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1/4頁)
換裁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評又常令我困惑不解,因為編輯們也相互矛盾。看來我確實被誤解了,卻又沒有機會與編者交流。我只好把這些編者來信擱置一邊,不再去管它。一段時間過後,我會突然捕捉到一些想法,併合理地採納編輯的建議。
是的,所有的批評都是主觀的,編輯也有可能出錯。但如今我只用一個簡單的問題來檢驗我的作品:如果他或她的某個觀點讓人信服,我該怎樣做?
於是,我學會了與編者進行想象中的對話。假設某位編輯不理解某個角色的行為,或者無法設想出結局,我必須承認我的第一個反應會是,“這很明顯!”但是,當我不再神氣活現地擺架子,而是寫出一篇詳盡的闡釋來回應他的問題,並且重讀自己的作品時,才意識到,我的解釋與觀點,竟完全偏離了故事本身。也許,我需要另寫一個說明性的章節,或者從我的闡釋中抽出一兩句話,再策略地放到故事中去才會奏效。
編輯可能對弱點特別敏感。哪怕我不同意他們的提議,他們也會指出作品裡需要加工的地方。例如,當一位編輯說,某個場景不可信時,我真想說他天真得不可救藥,因為這個場景取材於真實的生活。那麼,我在取材時,忽略了什麼而影響了它們的真實性呢?如果一位編輯認為,某個人物的家庭背景寫得不真實,很可能因為在故事中,這個人物寫得不夠有力,受到的損傷太少,與他那令人震驚的背景不相稱。
我沒有立即坐下來進行修改。相反,我做起了白日夢。我拋開原有的素材,讓那些人物和他們的環境背景“自由地漂移”。我構思著新的情節,其中有一些會與編輯的想法一致。有時,那些剛構思好的故事既平淡又膚淺,但一些新的想法又會不斷地浮現出來,變得越來越明朗。只有這時,我上了正軌。
當編輯沒有領會某篇作品的意思時,的確有可能是他和她並沒有細心地讀它。但是記住,錯誤可能在於你自己。於是我去重讀原稿,努力琢磨我的表達因為什麼而誤導了讀者。有時,一個隱喻沒有被人理解或意識到,多半是由於上下文關係不明確造成的,把隱喻改成明喻就會好些。
順便提一句,對編輯的批評意見做冷處理效果會更好。在剛開始閱讀編輯來信的時候,我經常感到,他們的批評要麼離題萬里,要麼毫無意義。可第二天我回頭再看它們的時候,竟會感覺非常的合情合理。
如果一位編輯指出,某個人物還欠完整者太平面化,那麼,你不妨分析一下,這個人物是不是寫得太刻板了?他是否真實可信?如果回答是肯定的,問問你自己,這個人物怎樣做才會使你感到驚異?轉換一種思維方式,調動你的想象,用各種生動、具體的場景刻畫你的人物。你可以利用身體描繪、心理流露和對童年時代的回憶,在上下文中清晰地將他呈現出來。如果讓他與其他人物相互影響,或者在某個具體、細緻的環境中活動,則更能栩栩如生地展示這個形象
如何寫小說(10)
對待批評的關鍵是,你得知道,什麼時候自己應該修改作品,什麼時候應該堅持立場,什麼時候去尋找不同意見。
我認識的很多作家都不會隨便修改作品,除非編輯明確地說:“如果你能做一些改動,我會考慮出版它。”不然,誰會為了適應別人的口味而修改自己的作品呢?我對取悅編輯不感興趣,我盡力做的是,讓自己的作品儘可能完善。如果某位編輯提出了很中肯的建議,我是會考慮的。
但這並不意味著需要重寫。如果一篇作品幾經重讀,對我來說仍然沒有毛病,我會再把它原樣不動地寄出去。我有一篇被好幾位編輯認為“沒有重點”、“並不像一個故事”的作品最終發表在《文學評論》上了,並獲提名獎。另有一篇作品,直到我第91次投稿才發表。接受這篇作品的編輯對其他人的說法一無所知,他喜愛的是作品本身。
說到這裡,我並不認為編輯的稱讚或批評就是最終的判定,除非它們對我而言的確合理、明智。比如,最近有位編輯退回了我的一篇小說,儘管她對這篇小說不大感興趣,但還是指出了作品中的一個弱點。主人公裘迪是紐約的一名護士,可看上去這份工作對她毫無影響。這位編輯相信,在那種緊張、沉重的環境中工作過的人,都會被刻下烙印。她是對的。在我的筆下,護士職業不過是一個途徑,我想利用這個職業讓裘迪遇到其他角色。考慮再三,我決定改換裘迪的工作。但是,當我考慮到她的工作經歷會怎樣影響她的外表和她的人際關係時,另一個裘迪呈現在我的腦海裡。現在我對這篇故事滿意多了,即使我不再把它寄給那位編輯,但我對她仍心存
《天書世界哥們網官網天書殘卷》 第17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