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26部分 (第1/4頁)

沒事找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餓死很多人;後來又來“文革”,又在那種極左年代移民。移民受折騰時間太長,翻身難;

三、移民工作納入領導認識上還差勁,認識差勁必然帶來許多問題。當年,淅川那邊一草一木不讓帶,房子不準動,牛是生產隊的,戶口已給你遷走,你不走還等啥?湖北這邊,長期認為移民搗蛋,瞧不起移民,認為移民無知、懶惰、愚昧,好像就鍾祥人聰明。當地人總說移民給他們帶來多少多少困難,我說你們沒見移民遭受了多少困難?我們移民幹部只會說實話,領導認識有偏見又不愛聽,每次開會,弄不好我就和人吵架。柴湖相當於一個孤島,說話小心,一不小心,就罵河南人。

四、對柴湖的幹部調動過於頻繁。組織上不信任,說移民幹部搞宗派,為避免宗派就要摻沙子。柴湖現在已105000多人,95000是移民,10000是當地人,1984年柴湖在行政上就已劃為鎮一級組織。現在,柴湖的級別比別的地方高半格,柴湖的正職相當於副縣級。來柴湖的幹部要實實在在為柴湖人辦實事,不能頻繁調動,不能只是為了來這兒鍍金、提拔。

當年與我一起來柴湖的幹部,一部分調回去了,一部分去世了,現在留下的不足40%。柴湖一兩萬年輕人外出打工,留下老弱病殘在家種地,土地的科技含量很低。現在,湖北省委、省政府重視柴湖的脫貧,2004年、2005年兩次來柴湖開現場辦公會,為解決人多地少的矛盾,移1萬人出去到別的鄉鎮,能騰出8000畝土地。即使這樣,柴湖人均也只有9分地。柴湖今後的任務還相當大,要趕上當地水平,還要經過若干年……

(黃學峰,鍾祥市移民局主任,已退休。曾任柴湖區紅旗公社黨委書記、柴湖區副區長。)

宋育昉:我是淅川宋灣人,宋灣俗有淅川第一村之稱,區政府就設在宋灣。宋灣大多人家住樓房,都是二層、三層木樓,沒有草房。宋灣和淅川縣城隔河相望,只有八里地,經濟、貿易很發達。宋灣自古重視教育,讀書人很多。宋灣現在被丹江水庫淹沒了,當年6000多人移民到了大柴湖,住的是荒湖泥房,屋子裡的蘆葦、床底下蘆葦如雨後春筍,過一段時間就得割一次,不知什麼時候牆上的葦子也長出來了。與老家相比,真是天壤之別。移民就是在這種巨大的失落和艱難中走過來。

故園大遷徙:歷史的傷痛與眼淚(9)

我來那年14歲,我們家來了7口人,連83歲的奶奶都跟著來了。我想說說我姐姐宋育英,我姐姐是個很優秀的人,她在淅川時已經中學畢業,來前就在宋灣前營村任黨支部書記、民兵連指導員,來柴湖那年她18歲。姐姐學習好,沒上六年級就跳級到初中,後來母親去世她休學了,兩個哥哥也休學了。休了一年學後,又以全縣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中學,任學生會主席。來柴湖後,姐姐還是任村支書,她什麼事情都撲在前面幹。柴湖發大水時,姐姐第一個跳進水裡堵,感動得大家跟著往下跳。大冷天修水渠,也是姐姐第一個脫掉鞋,跳進冰凌碴子裡。在柴湖這地方當幹部,凡事你不撲到前面幹,老百姓看不到希望,就更沒有活路。在家裡,姐姐處處節儉,沒得吃沒得穿她從不說苦,總是讓著我們。當了三年村支書後,1971年提拔姐姐當了一個公社副書記,柴湖區一共6個公社。一年後又當了書記,1974年任命為縣委副書記,1976年粉碎“四人幫”後任荊州地委副書記,1983年幹部要求“四化”,大批任用知識分子,姐姐文化低又讓姐姐到縣裡任縣委書記,這期間,姐姐到教師進修學院讀了兩年書。1984年姐姐35歲時任命為省婦聯主席。《知音》雜誌就是在她手上辦的,後來,在武漢蓋了一座知音大樓。姐姐吃苦精神強、奮鬥精神強。後來姐姐從省工商局局長、省委秘書長到2004年提拔為省委組織部長,姐姐一路走過來,靠的就是這種精神。一個移民的女兒,一個外鄉人,沒有背景,全靠實幹。

我說這個意思是,不能看不起移民,我堅決反對說移民的素質低。現在,柴湖移民的孩子走出了1500個大學生,武大的、交大的、清華的好幾個!我的孩子就是2003年清華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現在北京工作。1999年考大學時,分數在湖北省前幾名,670多分!要是有同等的生活環境、同等的教育水平,移民不比任何人差……

(宋育昉,1968年移民大柴湖,1972年高中畢業,歷任生產隊長、村支書、公社團委書記、市委組織部副部長、老幹局局長等職,現任鍾祥市人大副主任。)

在柴湖的日子,與我徹夜

《大江東去》 第26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