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剪辮令和徵兵 (第1/2頁)
珩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哎呦,你個潑皮快把老夫的辮子還回來,唉!”
“哈哈,又是一袋白米到手。”
成都城大街上發生這麼一幕:一個老大爺在前面走著,後面躥出一個年輕人,手中拿著一把剪刀,對準老大爺腦袋方向就是咔嚓一下,腦袋被剪掉了…不對…是腦袋後面的辮子被剪掉了,潑皮拿著被剪掉的辮子興奮的跑掉,老大爺捂著頭在後面追,卻追不上,只能唉聲嘆氣。
片刻後,潑皮來到一處排著數列長隊的地方,不久,潑皮手中的辮子變成一袋五斤重的大米,潑皮提著大米興奮的離去,眼睛不時的掃向四周,或許又在尋找腦袋上有辮子的人準備下手。
四汌省被顏氏佔領的第三天,四汌省各級政府下達剪辮令,剪掉腦袋後面那根滿清奴才象徵的醜陋辮子。
不過肯定有很多人不願意剪掉這根陪伴自己好多年的辮子,於是減辮子換大米的政策出現了,只要把辮子剪下來,就能到各級政府指定的位置找工作人員兌換五斤裝大米。
(四汌省四千萬多人口,男女對半,排除一部分孩子,那也會出現近兩千萬根辮子,一根辮子換五斤大米,兩千萬根辮子就相當於兩萬五千噸大米,也就是40萬石,一石大米在三兩銀子左右,顏氏光為了剪辮子就需要花費一百二十萬兩銀子。)
果然,減辮子換大米的政策出現後,不少人把那根礙事的辮子剪了,拿到相應位置換走一袋大米,不過還是有很多人不願意剪掉辮子,特別是那些上了歲數的人和家境比較好的人。
倒是減辮子換大米的政策讓潑皮們找到發財的機會,因為上面沒有說必須拿自己的辮子才能換大米,拿別人的辮子不一樣能換到大米嗎?
於是一個個潑皮拿著把剪刀走上街頭,看到誰腦袋後面垂著一根辮子,就悄悄摸摸上前,剪刀咔嚓一下,剪掉辮子後迅速逃走,拿著辮子去換大米,一時間不願意剪辮子的人都不敢出家門了,就算是出家門也得把自己的辮子看好,別一不小心被潑皮給剪了。
當然,潑皮也不傻,不會去找那些身體比自己還強壯的人,而是尋找年紀較大或者較小的人,這樣剪掉辮子就能順利逃走,要是剪身體強壯的人的辮子,不說辮子拿不到手,還有可能被揍一頓。
就這樣,一天下來,成都城內厲害點的潑皮能夠弄到上百斤大米,運氣不好的潑皮也能弄到幾十斤大米,讓整個成都城的潑皮小賺了一筆,四汌省境內的潑皮也一樣。
各個城池的工作人員也不管那些,只要有人拿辮子來換大米,直接就給換,誰管辮子是誰的,只要剪辮令能夠推行下去就可以,早晚有一天滿城的辮子都會消失。
除了剪辮令外,還有一項重要的任務,那就是漢軍徵兵,順帶著警察局也要招募一批輔警,協助維護各地治安問題,原本的輔警(顏氏的僱工)還需要工作,不能一直充當輔警,話說第三天四汌省各個城池城門就開放了,允許人員隨意進出城,不少家境富裕的人都準備離開四汌。
徵兵最簡單的要求就是你必須剪掉你頭上的辮子,要是頭上有一根辮子,根本不會進行下一步篩選。
第二步篩選則是根據想要當兵的人年齡、身高、體格等各方面的資料來挑選。
漢軍此次徵兵兩萬人,預備將漢軍人數翻一番,各地警察局總計也要招募輔警一萬人。
雖然招募的要求非常高,但是也吸引無數人來報名,其主要原因就是當兵和當輔警每月的餉銀很高。
滿清時代綠營兵餉分為三等:馬兵、字識月支銀二兩,戰兵月支銀一兩五錢,守兵月支銀一兩,均每月支米三鬥。
而漢軍招募士兵,只要能夠被招募上就給予新兵十兩白銀安家費,新兵期每月兵餉二兩,轉正後每月三兩,當兵一年後每月兵餉最少五兩,成為軍官兵餉會更多。
至於輔警的工資就沒有漢軍士兵那麼高,成為輔警每個月只有一兩五錢白銀工資,不過和漢軍相比,輔警不需要和敵人戰鬥,主要維護治安問題,怕死的人肯定不會選擇漢軍,而是選擇輔警。
在高工資的誘惑下,大量男子前往各個招收地點報名,看自己能不能被選上,選上的人非常高興的在旁邊等待,沒有選上的人只能垂頭喪氣的離開。
不要認為會沒有人來報名,原因很簡單,這個時代吃不飽飯的人多的是,一份工作能夠讓全家人吃飽,就會有一大堆人搶著去幹,更別說軍人和輔警這種能讓自己家庭不但吃飽還能穿暖的工作,就算是有生命危險,為了吃飽穿暖,那也得拼一拼。
不需
《唯我中華源遠流長》 第五十九章 剪辮令和徵兵(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