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0部分 (第1/4頁)

天馬行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他巡遊江都所乘的龍舟,儼如水上宮殿,後面還有數千艘船,浩浩蕩蕩的船隊長達200餘里。騎兵在岸上夾岸護送,旌旗如林,遮蔽四野,沿途百姓受盡苦楚。

隋煬帝還窮兵黷武,3次發動征伐高麗戰爭。在東萊海口造船的工匠在官吏鞭撻下,“晝夜立於水中,自腰以下皆生蛆,死者十三、四”。運輸隊伍“舳艫相次千餘里,載兵甲及攻取之具,往還在道常數十萬人。填咽於道二晝夜不絕,死者相枕,臭穢盈路,天下騷動”(《資治通鑑》卷188((唐紀》五)。赴高麗征戰計程車兵死傷更是不計其數,第一次出征,渡江的30萬隋軍生還者僅2700人,致使“耕稼失時,田疇多荒”,連東都畿域也變成了“宮觀鞠為茂草,鄉絕其煙火”的悽慘景象。

隋煬帝荒淫殘暴統治終於激化了蘊藏已久的階級矛盾,全國各地農民起義猶如暴風驟雨,隋的統治很快瓦解,隋場帝自604年篡位,僅當了14年皇帝,618年便被部將殺死。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二節:兵聞拙速

第二節:兵聞拙速

其用戰也,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夫鈍兵挫銳,屈力殫貨,則諸侯乘其弊而起,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後矣。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

筆者字面理解

其用戰也,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

戰則力求速勝,戰爭持續損兵折將必然挫傷銳氣,強攻城池必然人困馬乏,長久勞師必然國力不足。

夫鈍兵挫銳,屈力殫貨,則諸侯乘其弊而起,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後矣。

那麼,損兵折將挫傷銳氣,力屈貨匱,諸侯必然乘人之危,即便是大智慧的人也未必能夠力挽狂瀾。

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所以兵貴神速,沒有聽說持久作戰能夠帶來多大好處的。

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

因此,長久用兵而國利豐盈的,是沒有的。

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

所以不完全瞭解用兵害處的人,也不能完全瞭解用兵的好處。

筆者感悟

孫子闡述了“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這一重要的軍事理念。

孫子認為:戰爭為不得已,但是如果戰爭不可避免,不戰則已,戰則力求速勝。

戰爭最可怕的是持續不斷,戰爭拖延時間太長,必然會損兵折將,必然會挫傷銳氣,強攻城池必然會人困馬乏,長久勞師必然會國力不足。

更可怕的是,持續不斷的戰爭,會導致損兵折將挫傷銳氣,力屈貨匱。此時,諸侯必然會乘人之危,此時,即便是大智慧的人也未必能夠力挽狂瀾了。

所以兵貴神速,沒有聽說持久作戰能夠帶來多大好處的。因此,長久用兵而國利豐盈的,是沒有的。

成都武候祠有一幅對聯:“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對諸葛亮概括得恰到好處。

在人們心中諸葛亮用兵如神,腦海裡展現的總是波瀾壯闊的戰爭場面。其實諸葛亮主張攻心而非戰爭,戰爭一定是不得已而為之。

兀突骨謂孟獲曰:“果不出大王所料。”孟獲大笑曰:“諸葛亮今番被吾識破!大王連日勝了他十五陣,奪了七個營寨,蜀兵望風而走。諸葛亮已是計窮;只此一進,大事定矣!”兀突骨大喜,遂不以蜀兵為念。至第十六日,魏延引敗殘兵,來與藤甲軍對敵,兀突骨騎象當先,頭戴日月狼須帽,身披金珠纓絡,兩肋下露出生鱗甲,眼目中微有光芒,手指魏延大罵。延撥馬便走。後面蠻兵大進。魏延引兵轉過了盤蛇谷,望白旗而走。兀突骨統引兵眾,隨後追殺。兀突骨望見山上並無草木,料無埋伏,放心追殺。趕到谷中,見數十輛黑油櫃車在當路。蠻兵報曰:“此是蜀兵運糧道路,因大王兵至,撇下糧車而走。”兀突骨大喜,催兵追趕。將出谷口,不見蜀兵,只見橫木亂石滾下,壘斷谷口。兀突骨令兵開路而進,忽見前面大小車輛,裝載乾柴,盡皆火起。兀突骨忙教退兵,只聞後軍發喊,報說谷口已被幹柴壘斷,車中原來皆是火藥,一齊燒著。兀突骨見無草木,心尚不慌,令尋路而走。只見山上兩邊亂丟火把,火把到處,地中藥線皆著,就地飛起鐵炮。滿谷中火光亂舞,但逢藤甲,無有不著。將兀突骨並三萬藤甲軍,燒得互

《孫子兵法值得讀嗎》 第10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