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經緯 (第1/2頁)
梨花落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德妃柔順地偎向仁壽皇帝身畔,輕輕繞弄著他明黃色的寢衣絲帶,柔婉地對仁壽皇帝說道:“陛下,臣妾有件事要求得您的許可。”
因著何子岑的遇刺,仁壽皇帝正是滿懷歉疚,更何況放眼後宮,唯有這裡是他最能放鬆的地方。他眼開眼睛溫柔地望著德妃,溫和地說道:“你說”。
燭光下德妃娘娘的語氣越發柔婉,她輕輕笑道:“其實不是什麼大事,臣妾一則想著母親的忌日將近,想去盡些孝心。二則想起鷹嘴澗那一節依舊心間打怵,還想要為兒子求些福澤。所以求得陛下允准,想帶著兩個兒子去大相國寺上柱香,給母親的長明燈裡再添些燈油。”
離著大相國寺不遠是一帶梅林,昔年先帝曾在那裡修了一座行宮,此時暮秋初冬,那一片綠萼梅雖未綻放,卻也別有一番冷寒之意。曲水流斛,芙蓉飛州,郊外行宮確乎與宮內的四角合圍大有不同。
揣摩德妃娘娘的真實意思,大約是想從大相國寺再轉道行宮住個一兩日。記得去年金秋時節,謝貴妃曾有意孤立德妃娘娘身畔的人,擬了一個去丹桂園秋遊的名單,籠絡的全是自己的親信,惹得德妃大動干戈,最後不了了之。
今次德妃娘娘舊事重提,想來是受外頭宣頭候府謀殺何子岑一事的影響,與謝貴妃正式撕破了臉,想要藉著京郊行宮一行煞煞謝貴妃的傲氣。
素日便喜歡德妃的柔婉與識大體,更兼著這樣的慈母柔情不好拒絕,還有謝貴妃如今行事確實不盡如人意,仁壽皇帝思忖了一下便就同意。索性順水推舟,仁壽皇帝替德妃娘娘提了她言下的未盡之意。
“朕想著你也才剛病癒,不如郊外透透氣。帶著兩個兒子,再約上幾位素日素日說得上話的姐妹,從大相國寺進了香回來,便去梅苑行宮住上兩日,只囑咐子岑別耽擱了二十那日阿里木與他兒子入京的大事兒。”
果然帝王心慧敏無限,德妃娘娘正自忐忑如何開口求得行宮暫停的恩典,仁壽皇帝卻替她搭了臺階。她就著燭光仰起臉望著仁壽皇帝剛毅中帶些深邃的表情,正自心滿意足,不覺含笑闔上了眼睛。
既是帝王給了這道恩典,德妃娘娘次日一早起來便開始行動,先約了木昭儀、婉貴嬪等幾位素不搬弄事非的好友,又將陶灼華與何子嵐也帶在身畔,要她們一同欣賞欣賞郊外的秋色。只為有些話想與妹妹說,還命何子岱給清平候府上送了信,約著清平候夫人在大相國寺會合。
初十那日,德妃娘娘素日乘坐的朱漆楠木寶藍錦帷馬車已然預備停當,金水橋畔衣鬢飄香,排起長長的車隊。木昭儀她們幾個彼此見了禮,便各自登車。陶灼華與何子嵐共乘一輛翠幄朱轅的黑漆平頂馬車,隨在了德妃娘娘的車子後頭。
仁壽皇帝下了早朝,特意過來送了德妃一程,囑咐她早去早歸,又特意指了兩名太醫隨隊出行,關切地說道:“心悸的毛病雖然見好,卻不能再動氣。若有什麼不舒坦,便使人給朕送信,朕親去接你回宮。”
守著闔宮妃嬪,這是帝王難得的恩寵,卻有一多半因為兒子替自己換來。德妃只是柔順地點著頭,十足淑婉端華的模樣,與仁壽皇帝依依惜別,命人放下了車簾,全幅儀仗排開,覆命車隊緩緩出行。
何子岑兄弟拜別仁壽皇帝,二人各領一隊護衛,單起車隊保護之責,隊伍浩浩蕩蕩往大相國寺出發。
幾家歡樂幾家愁,葉蓁蓁立在宮中最高處的小孤山頂上,眼瞅著金水橋畔從喧鬧歸於沉寂,心中百感交集。她斜倚著陶然亭的闌干,任由暮秋的寒風撲面,相像著那華美清貴的少年離自己漸行漸遠。
想要痛哭一場,拭了拭眼角卻沒有多少淚水。原以為父親殉國給自己帶來的是一場烈火烹油的錦繡,豈料想繁華過後,仁壽皇帝早將她這個孤女丟在了腦後。
不用刻意打探便知曉何子嵐與陶灼華都隨在德妃娘娘身畔,宮中三位豆蔻年華的少女,獨獨留了自己一個。宮中兩泒各分千秋,顯然已然經緯分明。
宣平候府謀殺親王的證據不足,刑部並未給予定罪,德妃娘娘卻認定了這個案子跟長春宮脫不開關係。她此番高調出行,一則是向謝貴妃示威,二則跟謝貴妃的黨羽劃清了界限,連葉蓁蓁之流與長春宮沾邊的都被拋開,足見心意之絕。
謝貴妃雖稱病不出,李嬤嬤早將外頭的風吹草動都報到她的前頭。聞聽德妃娘娘來了這一出,謝貴妃怒極攻心,反而咯咯笑出聲來。
憶及去歲金秋,謝貴妃聖眷正濃,曾想約著眾妃嬪丹桂園中賞花,盡數將自己的親信籠在一起,想要給德妃娘娘個難堪,卻因為德
《灼華時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第三百一十四章 經緯(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