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二章 見荀 (第1/1頁)

花枝愛聽九萬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三國之獻帝興漢》最快更新 [aishu55.cc]

晨光熹微,如往常一般早起的荀彧正一臉怒容的盯著眼前甲士,喝問道:“陛下夜驚,當時為何不報?”

甲士單膝跪地,回答道:“據當時當值的小黃門所說,陛下驚坐片刻便安睡了,故不曾立時報於夏侯將軍。”

“將這個小黃門換了吧,如今司空東討呂布,最不能亂的,就是宮裡。”荀彧皺眉道。

(筆者注:《三國志·魏書》載建安元年九月,劉協拜曹操為大將軍,十月,以袁紹為太尉,袁紹不願意自己的地位在曹操之下,拒絕接受太尉之銜,於是曹操將大將軍之位讓給袁紹,漢帝劉協重新拜曹操為司空,行車騎將軍。)

甲士面露為難之色,道:“侍中,如今宮中宿衛黃門,雖幾經裁撤補充,仍有不少陛下舊人,貿然換了新面孔上去,恐陛下又要生出事來。”

頓了頓,甲士補充道:“您也知道,陛下最忌諱的,就是司空。”

荀彧也不願意在這個時候刺激皇帝感的神經,微一沉吟,道:“既然如此,取一兩金子賞他,再囑咐他今後事無大小,頃刻報於夏侯將軍知道。”

甲士告退,荀彧換上朝服,出門乘了馬車前往皇宮。

馬車之上,荀彧雙目微闔,心中對天子此刻相召頗感憂慮。

皇帝幼年即位,少有聰明之名,智慧之舉,卻失於操切,流於表面,又因屢經禍亂,週年顛沛,終日惶惶,使皇帝難近豪傑,不親才士,疑忌大臣。

自洛陽都許之後,幾次試探,因自己立場在曹,向對自己不假辭色...

唉!十常侍禍國,董仲穎亂漢,國無尊嚴,帝失權柄,以致中原沸反盈亂,如今這漢家天下,可再經不起折騰了。

馬車來到宮前,荀彧下車步行至天子殿前,黃門通報後,荀彧進門叩首,問天子安。

劉協看著一絲不苟做足禮數的荀彧,心情頗有些複雜。

眼前這個被譽為王佐之才的人,毫無疑問是曹操得以威加三國最重要的謀臣之一。

舉荀攸、鍾繇為內政,薦戲志才、郭嘉做外謀,使曹操南征北討,糧草不竭,計謀不枯。

曹操徵陶謙,呂布來侵,兗州盡反,荀彧孤身見郭貢談笑自若,一人退數萬兵得保三城不失,為曹操保住了東山再起的本錢。

陶謙病亡,曹操本打算先取徐州,後平呂布,經荀彧以“三不利”勸說,才打消念頭,轉而先將呂布逐出兗州,為今後爭霸天下奠定了基礎。

包括劉協能夠結束顛沛流離的生涯,也是因荀彧用晉文公和漢高祖的例子一力勸說曹操奉迎天子。

及後,與袁紹戰前,曹操心懷憂慮,荀彧以“夫有四勝輔天子,扶義征伐,誰敢不從,紹之強其何能為!”相勸,堅曹操之心,又獻計先取呂布,撫和西涼,為曹操贏得良好的戰略環境。

當曹袁相持,戰爭走向和情勢之變可說與荀彧判斷一般無二,但也正是這個一路將曹操推向霸業頂峰的功勳元老,因懷著對劉漢的一份熱忱,反對曹操進魏公,受九錫,最終憂死於壽春。

心中念頭翻湧,劉協上前一步,親自扶起荀彧,笑著道:“宣文若來,是有事相詢。”

皇帝下階相扶,稱表字以顯親近,荀彧不僅不喜,反而心中憂慮更甚。

荀彧面上憂色一閃而過,劉協只做不知,揮手示意隨侍的宮女內侍退下。

眾人躬身,魚貫而出,卻有一人僅僅是離得遠了些,卻仍然站在室內不願退去。

劉協輕輕按劍,似笑非笑的看著荀彧,荀彧這才驚覺,今天這位大漢天子,不僅一襲黑衣,未著中黃,腰間甚至還配了一把樣式樸拙的銅質長劍。

自己本應在一進門便注意到這些,可從什麼時候開始,忽略眼前這位名義上的天下共主,竟成了一種近乎於本能的習慣。

“文若對朕如此失望嗎?”

年輕帝王的輕嘆在耳邊響起,荀彧再次拜伏於地:“陛下察察,聖聞周達,臣不敢。”

劉協微微頷首,道:“聖聞周達曰昭,班固在漢書中說,成王不疑周公,孝昭委任霍光,各因其時以成名,大矣哉。”

“文若這是在勸朕做孝昭皇帝,讓曹孟德做霍光嗎?”

荀彧伏首不言,劉協霍然拔出長劍,逼視那名兀自向這邊張望不已的內侍,語聲轉厲:“朕嘗聞,天子一怒,浮屍百萬,流血千里。”

“今十步以內,

《三國志賢主》 第二章 見荀(第1/1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