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李世民的用意 (第1/2頁)
刀切西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陛下,這......”王權寧滿臉為難,臉上的表情簡直都要糾結成麻花狀。 “沒事,你就放心說,今天這裡的話只有你知我知,不管說什麼,朕也特許你無罪。”李世民保證道。 儘管如此,說是無罪,但難保不在之後找麻煩,這般話聽聽也就行了,若是當真了,那隻能說當官當到這個份上,還不夠合格。 王權寧在心中思索、分析著剛才李世民說這句話的意圖。 要說朝堂局勢不好其實並不盡然,如今的朝堂局勢其實還是不錯的,皇帝李世民也是做到了對局勢的徹底掌控,如今所使用的這些人基本上也能將李世民所要執行的政策完美的實行下去。 可是皇帝說朝堂局勢不好,那不管如何,就只能說不好。 王權寧沉思著,窗外暖風吹來,衣袖晃動,突然間他眼前一亮,腦海中像是抓住了什麼。 如今的朝堂,若要真說局勢不好,那也就唯有一點了,如今的玄武門功臣派勢力實在是太過於龐大了,龐大到幾乎將朝廷中各個重要的位置都佔據了。 其實如今的玄武門功臣派稱之為關隴貴族派,或是關隴集團更為合適。 整個關隴集團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已經成長為了一個龐然大物,牢牢抓住了整個大唐的全部權力。 當然,這一切還是要歸功於皇帝李世民,正因為有整個關隴集團的全力支援,李世民這才能在玄武門之變中勝出,這才能順利的坐上那座高寶座。 也正是有皇帝李世民的支援,整個關隴集團才能在這麼短時間內從一株小幼苗成長為蒼天大樹,可以說二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係。 可是若按照皇帝李世民剛才所說的朝堂局勢不穩的說法,莫非他是想對關隴集團下手。 不過這般想法才剛剛出現,就直接被王權寧給否決了,從後世的種種來看,這些人在李世民一朝,他們的結局普遍還是很好的。 既然不是對其下手,那想來就只剩才打壓或是將其分化了,而且這個力度還要把握的極為恰當才行,畢竟如今的李世民,也還要靠著這班人來治理這個國家。 “陛下,這次的科舉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臣弟想更傾向於那些沒有背景、普通出身的人。”王權寧試探性的說道:“如今唐朝的內憂外患皆以除,百姓的日子儘管是越來越好,但我們也應該多給他們一些盼頭,說不定這些普通百姓家中就真出了一個宰相,這也算是一段佳話了。” 王權寧的這段話前面都無所謂,最後面的一句才是重點,是意在提醒李世民透過科舉可以讓那些普通百姓入朝為官,進而影響朝廷上如今的格局。 而聽到這般話的李世民,當即眼中精光直冒。 他這次將王權寧放到主持科舉的位置上,其實主要還是為了制衡長孫無忌,不讓其繼續做大,進而起到制衡整個關隴集團的作用。 儘管長孫無忌是他的小舅子,但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這份防備還是需要的,可沒想到王權寧此刻竟然送給了自己這麼大一份禮物。 “這是好事啊,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李世民目光炯炯,“王愛卿,這件事朕就交給你了。” 李世民說完,隨即便低頭拿起一旁的奏摺繼續看了起來. “陛下,那臣弟告退!”王權寧恭敬的行禮,隨後緩步退出了大殿。 這幾日,中山王和長孫大人一同主持科舉的訊息就隨著清風般,迅速往長安城那些高門子弟家中飄去,一時間,這兩個名字在整個長安城內可謂是風頭無兩,不管大街小巷的時不時都能從人們口中聽起。 而科舉也是在如火如荼的舉行著,儘管王權寧和長孫無忌被奉命主持科舉,但這也僅僅只是在最後的省試,至於省試之前的考生,則基本上由下面的州縣決定。 其實唐朝的科舉制度與人們印象中的科舉制度並不太一樣,沒有那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等等這些。 唐朝的科舉通常分為兩種,常舉和制舉。 這裡的常舉,就是指一般的科舉考試,每次考試的時間固定,考試的種類基本上也是固定的,都是統一時間。 而制舉確實大不一樣,制舉通常都是皇帝為了選拔某一方面的特殊人才而特意所開的考試,時間不定,老師的種類也不定,基本上都是根據皇帝、或是朝廷的要求確定。 就比如若是唐朝各地突發大水,這就需要大量治水的人才,這種時候或許就會專門為招攬這種治水的人才。 而由於這種制舉算是特殊考試,基本上都是根據皇帝的要求所舉行,因此透過制舉選拔上的官員一般都被稱之為天子門生,而不是如後世人們通常所瞭解的那般,透過殿試的人。 常舉,也就是尋常的科舉考試,一般又被分為了六科,即秀才科、進士科、明經科、明法科、明字科和明算科,這些科目所考試的內容皆不相同,自然難易也不相同。 其中最難的要數秀才科,這裡的秀才和後世人們常說的秀才相別相當之大,地位更是天差地別。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跟著李世民打天下的人都去哪了》 第344章 李世民的用意(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