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四百零八章 無類 (壬) (第1/2頁)

梅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故事本身更像個市井傳說,其中想象出來的,誇大出來的,甚至是以訛傳訛的痕跡頗多,常嗣庭最初也只是當個酒桌上的故事在聽。偏巧給他講故事的朋友,恰好認識那個老漢,再加上酒席宴上,大家已喝的半醉,自然有人和常嗣庭的朋友對這件事的真實性爭辯起來,最後大家一致決定,第二天去那老漢家看看,到底是真是假。

第二天這一去,常嗣庭終於明白,這件事並不簡單。

常嗣庭雖然常家的東西學得不多,但頗有些市井閱歷,看人看得極準,這也許就是常家遺傳的直覺吧?見到那老漢的第一面,常嗣庭就明白他根本就不是一個說謊的人。而且這件事,老漢的妻女都可以作證,老漢失蹤後,坊裡的里正也來過,前因後果更都清楚。最主要的是,老漢床都下不了,沒有人幫忙,又如何能自己跑出去?

但要讓常嗣庭相信,老漢讓人背到了幾千裡外的成都路眉山,那也絕不可能。且不說天底下有沒有這種道法,黑衣人為什麼不把老漢帶到臨安左近的寺院,而要跑去成都?而這一趟的大動干戈,只是為了滿足一下老漢敬佛的心願?可老漢恐怕之前壓根兒不知道有這麼個東來寺。這絕對不合常理,而那兩個黑衣人做下這奇局,也一定有他的道理。

黑衣人所用的手段,一定是某種聞所未聞的幻術。老漢木訥,又信神道,容易被幻術迷惑,也許老漢根本就沒有離開臨安城,只是被黑衣人在左近的僻靜處藏了幾天。這麼一想,常嗣庭的好奇心被激發了起來,索性在臨安住了些日子,四處走訪打探。

但出乎常嗣庭意料的是,根本沒有那兩個黑衣人的訊息,好像那兩個人從來沒有在臨安出現過。巧的是,常嗣庭在臨安城外的小孤山,又意外的聽到了一個故事。

小孤山下有個小村,坐落在山坳深處,非常的偏僻,僅有一條小路與外界相通,村中卻有一個懸壺濟世的醫生,非常的有名。這醫生姓張,學成問診、配藥救人已經有四十多年。小孤山後有條小路通往一個叫落丘山的地方,落丘山不高,但異常的險峻,林木繁盛,百多年來沒什麼人跡。

但這個地方卻生有不少奇珍異草,是張醫生常常去採藥的地方。他幾乎每個月月末都帶著小童上山,循著樵夫開出的小路進入落丘山深處,每次也都要在山上呆上幾天,兩個藥簍裝滿才會下來,如此也有十幾年了。

可就在大約臨安老漢出事前的三個月左右,張醫生帶著童子上山採藥,沒想到只過了兩天,童子一個人跑了回來,告訴村民張醫生在落丘山中被一陣怪霧所吞,找不到了。

張醫生在村裡聲望很高,聽童子這麼一說,幾十個村民放下手上的活計,跟著童子上山找人。可山前山後,大路小徑都找遍了,連個人影也沒見。後來,在離童子說的怪霧出現的地方不遠處,村人們找到了張醫生的揹簍。

那地方四周都是峭壁,小路也到了盡頭,而且地面溼滑,一個村民腳下一滑,險些就掉進山澗裡。大家猜測,一定是山上起了大霧,張醫生辨不清方向,摸索著走時,不小心跌落到了旁邊的山澗裡,只留下了一個揹簍。

可那山澗深不見底,崖壁異常的光滑,很難順崖壁攀下去,而且,崖底有一條溪水,當時正是漲水的季節,水勢湍急,從外面也很難進入。

大家失望的返回了村裡,因為張醫生孑然一身,家裡除了那個早年收留的童子,再沒有其他的親人,大家就開始自發的給張醫生搭建靈堂,張羅後事。

哪裡想到,靈堂還沒搭好,張醫生自己走回了村裡,而看他的衣服乾淨整潔,精神也很是矍鑠,哪裡像是曾經困在山裡,經歷百般艱險走回來的?大家又驚又喜,連忙問張醫生是如何脫得險。

張醫生只是淡淡的說了幾句,大致是那天他在山上碰到大霧,辨不清路徑,正在進退兩難的時候,忽然從霧中走出了兩個黑衣人,看上去比平常人略高大一些,面目清秀,也就二十多歲的樣子。

兩個年輕人告訴張醫生,附近山裡住著一位得道的高人,也有起死回生的本事,聽說了張醫生的名氣,派他倆來請張醫生過去切磋一下。沒想到在這大霧裡碰到。此時道路難行,張醫生年紀也大了,怕有什麼危險,執意的要背張醫生趕路。

張醫生推辭不過,就伏在了黑衣人的背上,可哪裡想到,黑衣人竟然騰空而起,帶著張醫生足足飛了半個時辰,到了一座風景秀美的山中。那座山的山頂像被斧削一般,非常平整,上面有一座小小的道觀。而道觀四面都是懸崖峭壁,也不知當年修廟的人是如何攀上來,那些建廟的磚石又是怎麼運上來

《院上鎮峴沽社群合村並居》 第四百零八章 無類 (壬)(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