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224章 渾水摸魚,小卒亂陣 (第1/2頁)

暗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不言而喻,他指的是高澄謀逆案。

同為元武朝三大案之一,此案曲折離奇,震驚天下,令北唐皇朝掀起翻天覆地的大波瀾。

襄王高澄素以仁德著稱,譽滿四海,被贊為一代賢王,當時備受北唐士子擁戴。

然而,七年前的那夜,襄王本人奉旨出巡,不在長安,他府裡的護衛和門客卻突然起事,想趁守城禁軍不備,偷襲闖進皇宮,弒君篡位。

不知為何,他們的叛亂異常順利,一路勢如破竹,甚至有幾名強者衝破重圍,竟然殺到太祖高覺的面前,將其刺成重傷!

此案一發,舉國譁然。

誰也沒想到,賢德的襄王會行此大逆,更不敢想象,以皇城禁軍的強大戰力,竟然會被一群王府死士擊潰,從而傷及太祖皇帝。

叛亂很快平息,但太祖傷勢極重,一連數日昏迷不醒,徘徊在生死邊緣。偏偏又無東宮太子暫理朝政,國本未立,一時人心惶惶。

危急時刻,皇后武清儀站了出來。

在一些朝臣的支援下,她雷厲風行,迅速下達數條命令,一邊派人將襄王擒回長安,滿門抄斬,一邊強勢血洗襄王的所有門生故吏,斬草除根。

在她的雷霆手腕下,朝局很快恢復穩定,跟襄王有關的痕跡全被抹除得乾乾淨淨。

但是,太祖雖然甦醒過來,卻留下致命的病患,從此臥床不起。數月之後,他龍御歸天,撒手人寰,無力處置身後北唐的爛攤子。

可以說,是撲朔迷離的襄王謀逆案,徹底改變了北唐的國運。

今夜,任真提起這樁舊案,那句“冤死的亡魂不止一家”,顯然蘊藏著深意。

顧海棠聽出弦外之音,驚愕地道:“你是說,襄王一案也是她暗中策劃的?”

任真幽幽說道:“要想戰勝對手,你就得了解她的一切。她之所以能登基稱帝,說到底,是因為此案要了太祖的老命。你說,我能不查麼?”

顧海棠聞言,震驚得說不出話來。

對於他說的這種可能性,坊間並非沒有流言,很多人也都猜測到這層。但是,他們僅限於猜測,純屬消遣,無從查證。

天塌下來有高個子盯著,普通老百姓只要過得安穩,誰還關心皇帝輪到哪家做。

任真不一樣。身為繡衣坊主,以他的職務之便,查察此案不算太困難。若想打擊女帝軟肋,這可以成為一大突破口。

而且,襄王早年和任天行交情甚篤,兩案之間難保不會有交集和重疊,任真理應把它查探清楚。

既然他這麼說,看來高澄真是被冤枉的。

“此案直指她的皇位,是她心裡最大的逆鱗。明淨高懸,這四個字一出,她的神經被刺痛,會畏懼舊皇族借題發揮,揭開真相。這樣一來,咱們就相對安全。”

這次他來長安報仇,要殺掉的合謀兇手不少,勢必引起劇烈轟動,這會有很大的風險。

如果只殺任天行案的元兇,一方面目標太明顯,還沒被殺的人會部署嚴密護衛,使暗殺難度加大,另一方面,任真擔心自己的到來會被猜出。

“有件事,我一直很擔心。那女人既然暗中洩露給你,任天行的孩子在金陵,誘你南下,就說明她知道我這個人的存在,甚至還可能知道,我就是繡衣坊主。”

顧海棠點頭,“不錯。你說到這點,我就明白你的用意了。如果只針對將軍一案的目標,可能會讓她猜出,手眼通天的坊主來了。”

“所以啊,咱們得把兩個案子攪到一起,讓長安這潭水變渾,才好從中摸魚。我敢打賭,她更害怕的不是我,而是隱忍多年的高家。天道昭昭,明鏡高懸,能不怕麼……”

顧海棠若有所思,說道:“你有沒有想過,她會如何應對?”

任真搖頭,“沒必要想,因為主動權在我手裡。下次咱們出來殺人前,先寫好一份口供。如此一來,每殺死一個人,襄王案的真相就會揭開一點。”

口供是事先寫好的,但是外人並不知情,只會以為是那些人臨死前招供出來的,內容真實無誤。

“她會提心吊膽,害怕咱們繼續殺下去,讓真相漸漸浮出水面。”

“不錯,到時候,她一定會搶先行動,趕在咱們之前,把那些人保護起來,或者統統抹殺掉。我猜,她還是更相信死人。”

顧海棠預設他的預判。

“至少有一個人,她肯定會對他痛下殺手。因為這人身份微妙,同時參與過兩起冤案。他知情太多,一旦招供,對武清儀的打擊太大

《手眼通天小說秦峰》 第224章 渾水摸魚,小卒亂陣(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