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 (第1/4頁)
剷除不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開闊、飄逸、自由、灑脫…… txt小說上傳分享
廣陵散絕唱——閱讀嵇康
為了全生,他只有韜光養晦,斂性納垢。他的業餘愛好“鍛鐵”,也不過是“煉性”而已。可以這麼說:嵇康手下千錘百煉的不是鐵,而是他那顆充滿熱度的心。
——作者題記
<;1>;
史稱“康早孤,有奇才,遠邁不群。身長七尺八寸。美詞氣,有風儀,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飾,人以為龍章鳳姿,天質自然,恬靜寡慾,合垢匿瑕,寬簡(者)大量。學不師受,博覽無不該通,長為《老》、《莊》。與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常修養性服食之事,彈琴詠詩,自足於懷。”(《晉書&;#8226;嵇康傳》)
<;2>;
“康將刑于東市,太學生三千人請為師,弗許。康顧視日影,索琴彈之,曰:‘昔袁孝尼嘗從吾學《廣陵散》,吾靳固之,《廣陵散》於今絕矣!’年四十。海內之士,莫不痛之,帝尋悟而恨焉。”(《晉書》)
<;3>;
“康少孤絕巧,能鍛鐵。家有盛柳樹,乃激水以圜之,夏天甚清涼,恆居其下傲戲,乃身自鍛。家雖貧,有人就鍛者,康不受值,唯親舊以雞酒往,與共飲敢請而已”。(《文士傳》)
<;4>;
綜<;1>;所衍射出來的資訊,我們可以從中得到許多條啟示,大致地說就有三條,而這三條都是能置嵇康於死地的原因。
其一,當然就是嵇康與曹魏宗室通婚,嵇康成年後與曹操的曾孫女為妻,因此算得曹氏姻親。這樣,他天然地被劃入到曹魏集團。當時曹魏家與司馬家逐爭天下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站在其一方,必然會遭自另一方的攻擊。嵇康如此身份,是極為容易遭受羽毛漸豐的司馬家忌恨的。該殺!
其二,嵇康“學不師受,博覽無不該通,長為《老》、《莊》”,這又是他遭來殺身之禍的重要原因。正因為嵇康有此才識,所以能做出“非湯武而薄周孔”等事來。這明顯與司馬家唱反調,與當時社會主意識形態相牴牾的,是顯性的“持不同政見者”。“非湯武而薄周孔”對司馬家篡奪魏鼎可是大大的不利。他們是想假“名教”以“治天下”,名教就是孔老夫子的那一套理論,微言大義,是祖述堯、舜、禹的,而堯、舜、禹以禪讓為德,司馬家就是想學學這個歷史上的“樣板”,要曹魏客客氣氣地將天下“禪讓”給司馬家,正如曹丕逼漢獻帝禪讓漢鼎。而嵇康如此行言,豈不正如魯迅先生所言,“篡位的時候,怎麼辦才好呢?”(《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的關係》)更令司馬家懷恨在心的是,嵇康還寫了《管蔡論》一文。管叔、蔡叔是被周公旦殺掉的和放逐的,嵇康偏偏冒天下之大不韙,既然為那些“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正史所定性的“亂臣賊子”翻案,說他們是忠於周王室的,見到了周公旦不利於周成王的統治,所以“乃撫言率眾,欲除國患”。而這些驚人之語恰恰打到了司馬昭的“痛筋”上了。 該殺!
司馬昭是向來是以周公自詡的,而且正有覬覦曹魏天下的野心。你如此一說,豈不是使“(他)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他不跳起來與你急才怪?除非不是男人!要塞住你亂髮厥詞的嘴,當然,從肉體上消滅為上上策。於是,殺人之刀在加速磨利,缺少的就是一個殺人的藉口了。
其三,讀<;2>;可知,嵇康乃是文壇泰斗,舉足輕重的人物。知識分子從其進步意義上來講,是代表一個時代的良心的。而嵇康的言行舉止,往往能夠代表全國士大夫們的心聲的。也就說,司馬家動刀的不僅僅只針對你嵇康一個,而是整個知識階層,達到殺一儆百的作用。
嵇康臨刑驚動三千太學生。可見,當時的知識階層還是一股社會力量,並且他們還想維護這股力量。而這股力量從今天來看就是一種“社會良心”,但是與王權相比起來,顯然是雞蛋碰石頭,不自量力。三千太學生一來,並絲毫沒有減弱司馬昭殺嵇康的決心,反而使他殺人的決心更為堅決。人越多,越會加重嵇康死的砝碼。司馬家這麼一殺,是讓天下所有文士看著,並且老實點。在他們篡位的時候,你們老老實實地閉上眼睛或者視而不見。這一點,後來文士也從中學得挺不錯的,甚至“竹林七賢”中與嵇康交善的阮籍、向秀知趣地低下了尊貴的頭顱。
那時嵇康已是非死不可,可憐的是嵇康至死不悟。你再彈十首像《廣陵散》這樣曠古琴曲,甚至把司馬昭感動得“三月不知
《火燃燒著把句子補充完整》 第24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