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3部分 (第1/4頁)

天馬行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望、聞、問、切,各有其特定的作用,但又是相互聯絡、相互補充、相互參合,不可分割的。臨床運用時,必須有機地結合起來,四診合參,才能做出全面的、正確的判斷。如果“四診”不全,便得不到全面的、詳細的資料,就會導致診斷的片面性,甚至發生錯誤。

二、望診

望診,是醫生運用視覺對病人的神、色、形、態、舌象以及分泌物、排洩物色質的異常變化,進行有目的的觀察,以測知內臟病變,瞭解疾病的一種診斷方法。正如《靈樞·本髒篇》說:“視其外應,已知其內臟,則知所病矣。”

(一)望神

望神,就是觀察病人精神的好壞、意識是否清楚、動作是否矯健協調、反應是否靈敏等方面的情況,以判斷臟腑陰陽氣血的盛衰,病情的輕重以及預後的好壞。由於目為五臟六腑的精氣所注,其系又通於腦,為肝之竅,心之使,所以察眼神的變化,又是望神的主要方面。

望神一般有下列三種情況:

1。 得神:又叫“有神”,表示正氣未傷,臟腑功能未衰,預後良好。它的主要表現是:患者兩眼靈活,神志清楚,反應靈敏等。

2。 失神:又叫“無神”,表示正氣已傷,病情嚴重,預後一般不好。它的主要表現:目光晦暗,瞳人呆滯,精神委靡,反應遲鈍,甚至神志不清,循衣摸床,撮空理線,或猝倒而目閉口開、手撒、尿遺等。

3。 假神:一般稱為“迴光返照”或“殘燈復明”,常見於久病、重病等精氣極度衰弱的患者。如原來不欲言語,語聲低弱,時斷時續,突然轉為言語不休,語聲清晰;原來精神極度衰頹,意識不清,突然精神轉“佳”,意識清楚;原來面色十分晦暗,忽然兩頰發紅,色如妝朱。這些突然一反原來病態的表現,都屬於神態反映的虛假現象。是陰陽格拒,欲將離決的象徵。凡見此現象,病人的生命往往瀕於危險境地,千萬不要為假象所惑。

(二)望面色

望面色,是指望面部的顏色與光澤。顏色分青、黃、赤、白、黑五色。光澤,指顏色的潤澤、鮮活或晦暗枯槁。面部的色澤是臟腑氣血盛衰的外部反映,所以望面色,能推斷病情的變化。

我國人民正常的色澤應是微黃紅潤而有光澤,稱為“常色”。但由於體質的差異,地理環境的不同,以及季節、氣候的變化,光澤雖然不變,但面色也可有差異,這是正常的現象,不做病色論。

望聞問切(2)

患者病中所表現的色澤,稱為“病色”。一般來說,病人面部色澤鮮明榮潤的,說明病輕,氣血未衰,其病易治,預後轉好;如果是晦暗枯槁的,則為病重,精氣已傷的表現,治療較難,預後較差。正如《素問·脈要精微論》說:“夫精明五色者,氣之華也。赤欲如帛裡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鵝羽,不欲如鹽;青欲如蒼壁之澤,不欲如藍;黃欲如羅裡雄黃,不欲如黃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蒼。五色精微象見矣,其壽不久也。”

(三)望舌,舌的生理

由於舌透過經絡直接或間接地聯絡於許多臟腑,如手少陰心經之別系舌本;足太陰脾經連舌本,散舌下;足少陰腎經挾舌本;足厥陰肝經絡舌本等等。所以,臟腑的精氣可上營於舌,臟腑的病變亦可以從舌象變化反映出來,因而望舌可以診察內臟病理變化。

望舌,主要是觀察舌質和舌苔兩個方面。舌質,又稱舌體,是舌的肌肉脈絡組織。舌苔,是舌體上附著的一層苔狀物,由胃氣所生。正常舌象,是舌體柔軟,活動自如,淡紅潤澤不胖不瘦;舌面鋪有薄薄的、顆粒均勻、乾溼適中的白苔,一般稱為淡紅舌、薄白苔。

中國醫學將舌劃分為舌尖、舌中、舌根和舌邊(舌的兩邊)四個部分。並認為舌尖反映心肺的病變;舌邊反映肝膽的病變;舌中和舌根,前者反映脾胃,後者反映腎的病變。根據舌的不同部位,反映不同臟腑的病變,在臨床上,具有一定的診斷意義。

三、聞診

聞診,包括聽聲音和嗅氣味。聽聲音,是憑聽覺以診察病人的語聲、呼吸等聲音的變化;嗅氣味,是憑嗅覺以診察病人的口氣、汗氣及其他排洩物的氣味變化,以便蒐集病情資料。

(一)聽聲音

■ 語聲

語聲強弱:一般來說,語聲高亢洪亮,多言而躁動的屬實證、熱證;語聲低微無力,少言而沉靜的,屬虛證、寒證。若發不出音,稱為“失音”,亦有虛實之分。見於外感風寒、風熱,或感邪後又傷於飲食的,多屬實證;若見

《中醫懂點養生知識有哪些方面》 第3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