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蔣哥哥,選人家嘛! (第1/2頁)
抽雪茄的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而在日本國內,對於東北的政策一向是由日本陸軍來主導的,而日本陸軍這幾年可不好過呀,他會受到日本國內外政治外交壓力的影響。 也就是前幾年,大正民主運動風風火火,掀起了一場軍事改革。 而同時,日本國內長期過高的軍費佔比嚴重擠佔了日本的民生建設,這使得大量日本民眾對於軍部情況是十分惱怒的,而此時正值他們出兵西伯利亞進行干涉卻無功而返,耗費了大量國資。 日本軍部勢力在前幾年不能說是一落千丈吧,也只能說是大為下降,士兵甚至在日本國內受到歧視。 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十分流行的一個觀點就是大戰爆發的主要原因來自於一戰前各國之間的軍備競賽,所以裁減軍備問題成為了現在國際聯盟主要推動的一個事務,而且之前戰後的軍艦建造競爭,日本的財政也是十分有壓力的。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在1920年還爆發了嚴重的經濟危機,進一步加重了財政和軍費負擔的矛盾。 在多種不利因素影響下,政治層面上開始逐步出現要求日本實行裁軍政策的呼聲。 比如說在1922年第四十五屆帝國議會上,兩名議員就要求將海軍在華盛頓會議上的30萬噸主力艦再裁掉一半,陸軍要把21個師團消減一半。 不光是消減軍費,議會還批評了軍部特權以及支撐軍部特權地位的軍事問題,那兩位議員還提出了裁軍和軍制改革是不可分開的,要求廢除軍部大臣武官制,將軍隊控制權從軍隊內部手中搶過來。” “這是日本軍部改革的一個外在原因,而內部原因上,日本陸軍海軍也是觀摩了整個戰爭期間的雙方戰略戰術的進化和迭代,他們也發現了總體戰,塹壕戰,坦克、重炮、步坦炮協同這些新型作戰方式,所以他們修訂了國防方針。 但這些仍然不夠,一些軍事改革派開始在陸軍省內佔據了主導地位。就比如說田中義一與宇垣一成。 他們相繼進行了兩次陸軍縮減計劃,一次叫做山梨軍縮,也就是22年加藤有三郎內閣的陸相山梨半造實行的陸軍裁減計劃,大致上來說,削減了兵員差不多六萬人,大致相當於五個師團,但並未真正改革。 日本陸軍在1925年,也就是兩年前正式進行了第二次的陸軍軍備整理計劃,廢止了四個師團,16個連隊區司令部,五個衛戍醫院,臺灣守備隊司令部和五個幼年學校,消減兵員三萬多人,一舉裁撤四個師團,原本21個常備師團的編制變為了17個常備師團。同時增設了一些技術部隊。 總體上來看,現在的日本陸軍還處於內部改革的情況,缺乏大規模干涉外部的能力。 從以上幾點來看,一方面是政黨勢力,一方面是民意基礎,同時還有軍部自己內部改革的要求。 這幾年間,日本軍部雖然沒有被瓦解統帥權獨立的根本性根基,但是陸軍的強硬氣勢也是被大大壓制了。 日本對外宣告一向也是採取對大夏不干涉主義,幣原外交還算是比較穩當。 所以說日本陸軍在制定對東北的援助政策時也是十分顧慮的,他們的陸軍援助只能秘密進行,包括供給武器,提供軍需運輸,提供軍事情報,提供軍事顧問等等。 東北購買日本軍火歷史也是十分悠久的了,23年的時候,日本就把購買的義大利軍火轉賣給了東北;22年時期,他們就用100萬龍洋購買了日本在海參崴的軍械子彈;23年,日本又運了2.2萬件軍械。 不過現在日本向東北運輸軍械,還是處於秘密狀態,畢竟1919年各國都簽訂了一個對華武器禁運協議,日本政府也是一向標榜對華不干涉政策的,所以首相幣原喜重郎和相關負責人加藤高明是一向反對陸軍向東三省運輸武器的。 為此,日本陸軍以從本土向朝鮮軍和關東軍增添軍械的理由,掩人耳目運輸武器。 根據我們現在的情報顯示,起碼已經運了一萬多杆步槍,各種子彈1000多萬發,前段時間還加緊運輸了三八式12厘米榴彈600發,15厘米榴彈1000發和對要塞的攻擊武器。 同時,日本在東北的滿鐵公司也是幫助奉軍展開運輸活動的。 奉軍能夠透過滿鐵將黑龍江,吉林的部隊和武器運往奉天,雖然這兩省的軍隊素質遠遠趕不上奉天的。然後再將奉天的部隊運往營口,轉進到錦州、山海關前線。 可以說,他們的運輸速度甚至比朝廷調集北方軍和近衛軍的速度還要快。 在情報安插和輸送方面日本情報機關在兩邊的軍隊和前線,都安插有耳目,像駐大夏使館武官林彌三吉,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雖然日本陸軍沒有參戰,但是他可以透過派遣軍事顧問以及組織義勇隊的方式來援助。 目前我們拿到的情報顯示,日軍顧問包括吉林督軍顧問林少佐,奉天軍事顧問以我大尉,另外還有濱本少佐,是永少佐,荒木炮兵少尉,關東軍高階參謀蒲澄江一直跟隨著張少帥,而在張大帥面前則
《開局我有一個師》 第49章 蔣哥哥,選人家嘛!(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