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 (第1/4頁)
男孩不逛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趕走郝柏村、擺平林洋港,連戰出臺的阻力基本清除。連戰出自政治世家,祖父連橫有大作《臺灣通史》存史,父親連震東曾活躍臺灣政壇40年。連家極其富有,連戰在“立法院”的財產登記中記有20億新臺幣,有人估計連家實際財產高出幾倍。連戰是留美政治學博士,32歲出任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兼政治系主任,34歲當選為“十大傑出青年”,39歲出任臺駐薩瓦爾多“大使”,40歲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委員並出任中央黨部青年工作會主任,42歲出任中央黨部副秘書長、“青輔會主任”,以後任過“交通部長”、“行政院副院長”、“外交部長”,作為蔣經國一手提拔的“青年才俊”,與沈君山、錢復、陳履安一起被稱為“政壇四公子”,黨政資歷完整。連戰一出臺就格外引人注目。
連戰全家。(前排左一為連戰的父親連震東,後排右二為連戰)1993年2月23日,連戰任“行政院長”的提案在“立法院”透過,3月1日新“內閣”正式就職。此次“內閣”調整,完全由李登輝操盤,“行政院長”連戰只不過是李登輝的“一個執行長”而已。此次“內閣”變動幅度超過李登輝主政以來的數次“內閣”變動,也是臺灣當局40年來變動幅度最大的一次,“總統府”、黨務系統及“行政”、“監察”、“考試”、“立法”“四院”直至“省政府”均受波及。在此前後,原“行政院副院長”施啟揚接替蔣緯國任“國安會秘書長”,“接班四人幫”中最後一人終被調離原職。因此,此次“內閣”改組實際上是主流派第一次搭班子。
李登輝經過5年摸索,結束了用人上的過渡期和因為非主流派對抗而產生的臨時觀念,親自考察,長期培養,多層推敲,終於拉出自己的隊伍,形成“李登輝時期”的基本權力架構,作為在今後較長一段時期內,依靠和使用的基本力量;作為推行“獨臺”路線、從事“務實外交”、振興臺灣經濟、與大陸既發展關係又進行對抗的幹部基礎;作為完成國民黨“本土化”、清理非主流派的政治核心。
“連戰內閣”的成立,標誌著行政當局完成“本土化”。此波高層人事調整後,“五院”中惟有“監察院長”陳履安是大陸籍,“行政”、“立法”、“司法”、“考試”“四院院長”連戰、劉松藩、林洋港、邱創煥全部為臺籍人士。連戰併成為國民黨逃臺40餘年來第一位臺籍“行政院長”,這樣國民黨主席和“總統”(為同一人)、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長、“行政院長”已經全由臺籍人士所出任。儘管在本屆“內閣”中,外省籍仍佔20人,本省籍佔17人,但從重要“部會”大都由本省籍掌握的情況看,標誌著大陸籍勢力與本土勢力的力量消長對比發生了根本性的逆轉和變化,臺籍本土勢力全面執掌臺灣政權的新時期來臨。
政府系統“本土化”的完成,導致非主流派退出了行政系統,但不等於雙方就此停止###。1993年8月,按照慣例,國民黨要召開第十四次代表大會,兩派都不會放過此次進行較量的最佳時機。主流派的目標是透過會議,組織圍剿非主流派的大會戰,將非主流派勢力壓制到最小的程度;非主流派的目標是透過會議,集合反李勢力,制止主流派無限度的擴張。
會議籌備過程中發生兩大激烈爭論。一是關於“擴大當然黨代表案”,二是關於“國民黨黨章修改案”。並且在第十四次代表大會的召開過程中激烈交鋒。
1993年8月16日到22日,國民黨第十四次代表大會在臺北召開。此次會議是在結束第十三次代表大會開創的“後蔣經國時代”的背景下,在“憲政改革”實施3年、政黨政治不斷完善的情況下,在國民黨面臨分裂的危機中召開的。
大會聽取了“行政院長”連戰所做的《務實篤行,開創新局》的政務報告,中央黨部秘書長許水德所做的《恢宏建黨百年精神,再創民主千秋大業》的黨務報告,“陸委會主“我心永平”是連戰一生的性格寫照委”黃昆輝所做的《重建民主自由、均富、統一的中國》的兩岸關係報告,“外交部長”錢復所做的《推展全方位外交,五年來成果豐碩》的國際情勢報告。大會透過了《中國國民黨黨章修改案》、《中國國民黨政綱》、《十四大宣言》、《現階段政治任務之提示》等五大議案。
會議對國民黨黨章進行了重大修改,把國民黨的屬性由“革命政黨”改為“具有革命精神的民主政黨”,規定黨代表任期4年,“全代會”每2年舉行一次,增設副主席,“當然黨代表”法制化,主席實行票選和任期制。會議選舉李登輝為主席;同意他提名的“副總統”李元簇、“總統府
《國民黨當局》 第16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