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部分 (第1/4頁)
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歷史、文化為物件的文化性散文。這是宗璞在散文創作中的突破,也是作家對於散文領域拓展所作的貢獻。對於這位我們業已熟知的作家來說,則是她的作家文人心態的全面和完整的體現。
八十年代以來隨著中國社會的變動,呈現出繁採多樣的景觀。散文創作也打破了五六十年代那種單一模式。這個時期的有些作家(應該說多為知識作家)如蕭乾、汪曾祺、王蒙、林斤瀾等,從人生的過往經歷和知識貯備,也從身邊世事和環境中,牽動了他們長期積蓄的文化底蘊,一批充滿理趣也充滿情趣的散文、小品和隨筆隨之出現,這也是情理中事。
這類充滿文化氣氛的作品(傳統為筆記散文)在中國源流悠遠而盛於明清。其內容或記逸人行狀,或記奇聞異事,舉幾天文地理,民情風俗,科技醫藥,宦海浮沉,街談巷議均可入文。五四時期周作人、林語堂、梁實秋諸人在晚明袁宏道、張岱、歸有光等散文風韻基礎上又融入西歐主要是英國隨筆的諧趣。一時間這類散文小品盛行於世,成為五四散文中成就最高,實力最雄的品類。它的主要特點就是重性靈,富理趣,不論是晚明、五四或是當今八十年代,這類作品是在個性意識比較張揚,心清比較疏淡的背景下產生。林斤瀾曾論及這類作品的好處,精闢地指出這類作品的三大特性:一是不端架子。他說,“筆記的作者,大有載道君子,立志丈夫,明理仁人。有大事業在做著、寫點筆記是消閒,隨手拈來,不免把載道、立志、明理的大題目放鬆了,由著性情變化文字”;二是不矯情,寫法上白描為主,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三是不作無味言語,本是由性情順情趣的東西,若語言無味,寫它作甚。
此類文章擺脫了載道明理、匡時濟世的重負,由著性情寫一點輕鬆灑脫的文字。手法和語言是白描,但要寫得有趣耐讀,別有一番疏放清雅。所以寫這類文字並不容易。首先需要曠達處世的姿態,寬鬆自由的心境,才能從內裡透出閒逸和淡遠的情懷韻味。再就需要豐富的學識修養。古代的文人士大夫姑且不論,五四以後的周作人、林語堂等寫小品的名家,他們都是文化根基雄厚並且學貫中西的一輩人。他們主張上至天文地理,下至草木蟲魚無所不談,林語堂晚年還在報刊設《無所不談》專欄,採擷的主題非常寬泛,如果沒有廣博的學識做基礎,就很難做到“無所不談”。這類文章,表面平淡沖和但卻深沉有味,感情絕不輕淺,只是筆法上求清淡,所以要求有深厚老到的語言文字的功力。
宗璞具有優厚的文化學識條件。隨著歲月的增長,閱歷的豐富,她越來越進入曠達疏淡的人生。張抗抗在《宗璞小記》對宗璞的這種成熟人生作過很好的詮釋:“不見她高談闊論好為人師,亦無莫測高深的名人氣派……她不為身邊的那名利之爭所動所累,她幾十年靜靜地安之於燕園”。從宗璞的創作總體看,近來這類文化性散文和讀書隨筆產量大增。這類作品與傳統小品文最為接近。《風廬茶事》、《酒和泡麵》等,內容涉及茶和酒,這與五四散文如周作人等人的散文相近,字裡行間充滿著雅韻逸緻。這裡的喝茶、飲酒也許是一種形式,一種文化人才能找到的那份感覺。
雲南有一種雪山茶,白色的秀長的細葉透著草香,產自半山白雪半山杜鵑的玉龍雪山。離開昆明後,再也沒有見過,成為夢中一品了,有一陣很喜歡碧螺春,毛茸茸的小葉,看著便特別,茶色碧瑩瑩的。喝起來有點像《小五義》中那位壯士對茶的形容:“香噴噴的,甜絲絲的,苦因因的。”
這是出自宗璞之手的《風廬茶事》中一段,與周作人的《喝茶》“喝茶當於瓦屋紙窗之下,清泉綠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飲,得半日之閒,可抵十年塵夢”相比,也許不及後者的名士風十足,但我們不難找到它們間相維繫的那份生於同一深厚文化母體的“感覺”。
發表於1992年的《從粥療談起》也是名篇。先從自己多病,得到一本舊書《粥療法》談起。然後從喝粥引出陸游一首食粥詩。從這首詩中引出張來《宛丘集》中一篇《粥記》。而這位張來又是“蘇學士之徒”,又考證出蘇東坡原來也嗜粥。他說:“夜飢甚,吳子野勸食白粥,雲能推陳出新,利隔益胃。粥既快美,粥後一覺,妙不可言”。最後又引出陸游另一首內容與蘇學士差不多的詩:“粥香可愛貧方黨,睡味無窮老始知……”宗璞的旁徵博引,使我們如入花陣,樂不知返。閱讀此文,由於豐富的知識與清淡的人生感興,而產生豐盈的愉悅感。那種在清茶淡飯中尋求固在本味,一種甘於淡泊人生的氣度也給人以啟發。全文娓娓道來,平易如
《20世紀中國女作家》 第102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