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68部分 (第1/4頁)

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秀的小說《老殘遊記》的作者劉鶚(鐵雲),給自己選了一個含有悲哀隱喻

的“老殘”筆名,在一場失敗的棋局中作最後的掙扎。書名為《痛史》、《恨

海》、《劫餘灰》、《苦社會》等小說賦予晚清一種前所未有的陰暗和悲憤

的感情。它們積累起來的不安情緒的深度是比較沉靜的《儒林外史》所不能

比擬的。

儘管晚清社會小說得益於《儒林外史》甚多,我們仍不應忽略它們的一

些獨有的特點:外國詞語和思想常和本地的場面和人物結合在一起。《官場

現形記》裡提到盧梭的《民約論》和孟德斯鳩的《法意》。在《孽海花》裡,

甚至還有外國人——約翰?弗賴爾、托馬斯?韋德、一位俄國的無政府主義

者和一位德國將軍(瓦德西)——出場。而且,部分情節發生在歐洲。在許

多晚清小說中還談論“洋務”,描寫外國風氣湧入的情況。雖然大多數作者

都熱心汲取外國思想,他們卻顯然並無意學習西方的文學技巧,儘管西方著

作的譯本與日俱增。①他們模仿西方文學的範圍只限於某些小說中的男女主人

公。柯南?道爾的歇洛克?福爾摩斯成了極受歡迎的人物,引出了一系列模

仿他的中國偵探英雄。偵探小說的盛行既是社會小說通俗化的擴充套件,也是西

方影響的結果。

政治幻想是晚清小說的又一特徵。這可能是受到梁啟超的未完成小說《新

中國未來記》的啟發。這部小說的故事始於一箇中華烏托邦共和國建立之後

50 年。另一部旅生寫的暢銷小說《痴人說夢記》以一場夢為結尾,夢中的上

海不再有外國人、外國巡捕,建築上沒有外國招牌,沒有外債,有的是中國

人建築的大量鐵路和學校。陳天華的小說《獅子吼》的故事發生在一個名叫

“楚山”的海島上。明代遺民將島建成一個政治樂園,島上有一個“民權村”,

② 此書有劉師舜的英文縮譯本。

① 這裡的某些討論是根據普魯舍克教授 1967 年在哈佛大學講學的筆記。米列娜?多列扎洛娃…費林捷洛娃

編的學術論文集《19、20 世紀之交的中國小說》中對晚清小說作了綜合性的分析。

① 但是胡適認為,吳沃堯的小說《九命奇冤》在倒敘技巧的運用和結構的統一方面,受了西方小說的影響。

見胡適:《五十年來中國之文學》,第 239 頁。

禮堂、醫院、郵局、公園、圖書館、體育館俱備,還有三家工廠、一家輪船

公司和許多現代化的學校,全都辦理得井井有條,為島上的大約 3000 個家庭

謀福利。②顯然,這些小說源出於中國傳統文學中的幻想傳統。不過它們對未

來的憧憬和現代化的內容,卻進一步表現出社會對加速改革的盼望。這些新

中國的烏托邦為作者同樣也為讀者提供了一種熱情洋溢的政治夢想——他們

對中國命運的關注之情在想像中的滿足——同時還提供了一種對當時現實問

題的浪漫主義的逃避處所。

雖然關於中國命運的各式各樣的烏托邦都指出改革的迫切性,但維新本

身卻成了沒有精神內容和政治意義的陳詞濫調。正如李寶嘉、吳沃堯和曾樸

等人的著作中所描寫的,改革思潮已經墮落為供一群“洋務專家”鸚鵡學舌

的老生常談。這些洋務派是各地“自強”努力的產物,他們只不過是一批在

上海、廣州、天津這些條約口岸買辦“洋場”中游手好閒的機靈的紈絝子弟。

晚清小說展示出一幅點輟著這些徘徊於華洋之界的人物的圖景,他們混跡於

貪婪的商人、追求社會地位的新貴,和遷入城市尋歡作樂的鄉下地主的子孫

之間。閱讀這些諷刺作品——陰暗圖景中的較輕鬆的一面——讀者會感覺出

作者們的自嘲與矛盾的心理。作為現實社會的傷心評論家的報刊工作者-文學

家們,能夠認識到他們自己是靠這些他們所諷刺的人過活的;他們自己其實

也可以被看作是“洋務”與“維新”的間接產兒。正是他們所厭惡的時髦維

新思潮使他們

《《劍橋中華民國史》下卷》 第68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