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34部分 (第1/4頁)

交通工具類:滄海一葉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幸之助,直到今天,這個已經86歲的老人還不輕言退休,依然雄心勃勃地在內地大力投資,為兩岸統一、早日實現“三通”而努力。 不甘清苦的餵豬少年 1917年1月8日,王永慶出生在臺灣臺北縣一個貧苦的茶農家中。他祖籍福建安溪,這裡出產蜚聲國內外的名茶鐵觀音,從祖上開始,家裡就一直以種植茶葉為生。 小時候,家裡十分艱難,作為家裡長子,王永慶每天都要走很遠的路去打水、餵豬,幫家人幹活。父母辛苦供他讀書,但是他對書本從來不感興趣,因此成績從來沒好過,小學畢業就開始做工了。 15歲那年,經人介紹,王永慶來到一家米店打工。聰明伶俐的他,除了完成自己送米的本職工作以外,處處留心老闆經營米店的竅門,學習做生意的本領。第二年,他覺得自己有把握做好米店的生意了,就請求父親幫他借了些錢做本錢,自己在嘉義開了家小小的米店。 雖然是小地方,但競爭也很激烈,並且王永慶是外來戶,而當地的顧客在此之前都已有50年代初,臺灣急需發展的幾大行業,是紡織、水泥、塑膠等工業。由此臺灣“工業局”推出一系列工業發展計劃,其中包括利用美國援助興建石化工業基本原料——聚氯乙烯塑膠粉,王永慶看到這一領域的潛力,就和創業夥伴一起去找政府主管,申請這個專案。可是由於他對塑膠一無所知,不但沒有申請到專案,還被大大地奚落了一番。為此,王永慶花了1年的時間學習塑膠知識,而這些知識為他以後的生產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當時臺灣的化學工業中有地位有影響的企業家是何義,政府也願意將這個專案交給他來辦。可是何義到國外考察後,認為臺灣的塑膠產品無論如何也競爭不過日本的產品,所以不願向臺灣的塑膠工業投資。於是無奈之下,這個風險大、利潤不高的專案還是落到了名不見經傳的普通商人王永慶身上! 訊息傳出,王永慶的朋友都認為王永慶是想發財想昏了頭,紛紛勸他放棄這種異想天開的決定。當地一個有名的化學家,公然嘲笑王永慶根本不知道塑膠為何物,開辦塑膠廠肯定要傾家蕩產! 其實,王永慶做出這個大膽的決定,並不是心血來潮,鋌而走險。他事先進行了周密的分析研究,雖然他對塑膠工業還是外行,但他向許多專家、學者去討教,還拜訪了不少有名的實業家,對市場情況做了深入細緻的調查,甚至已私下去日本考察過!他認為,燒鹼生產地遍佈臺灣,每年有70%的氯氣可以回收利用來製造PVC塑膠粉。這是發展塑膠工業的一個大好條件。 1954年3月,臺灣第一家塑膠工業有限公司登記設立了,自有資金約50萬美元,美國援助有67萬美元。3年的籌建工作之後,改名為臺灣塑膠工業公司,王永慶自任董事長,正式生產PVC塑膠粉,從此,他走上了事業的起飛點。 萬事開頭難,正如何義所說,塑膠粉粒生產出來了,但首期月產僅100噸,可謂世界上規模最小的。付出的成本根本無法收回,而當時的日本同類產品物美價廉,充斥了臺灣市場,王永慶的都積壓在倉庫,公司面臨倒閉的危險。 就在這種時候,許多股東都沒有了信心,紛紛退股,而王永慶卻表現出一個遠見卓識的企業家的眼光和膽量,他決定“破釜沉舟,在此一舉”,毅然變賣了但在強大的壓力下,是豐厚的回報,在這一點上,王永慶從不吝嗇,壓力與激勵相結合,產生的是強大的動力,這就是為什麼臺塑成為許多熱血青年創業學東西的最好去處吧。 在生活上,雖然王永慶已經成為億萬富翁,但他卻對自己和家人嚴格要求。他可能是世界上最節儉的億萬富翁了!他公司的一位職員,花了1000美元為王永慶的辦公室更換新地毯,結果惹得王永慶很不高興,差點大發雷霆!在吃的方面更是“簡便”,家常的滷肉飯就足夠了;穿的原則是“整潔”,每天早上跑步穿的運動鞋,一雙總要穿上好幾年,而一條運動時用的毛巾用了近30年!他幾乎每週都要給子女們寫信。為省郵資,他常用一種很薄的信紙,每封信都是密密麻麻好幾張。&nbsp&nbsp&nbsp&nbsp 。。

華人經營之神(2)

對於他近於怪癖的節儉,許多人為之不解,但王永慶自有回答。1975年1月9日,王永慶在美國聖若望大學授予他名譽博士學位的典禮上說:“我幼時無力進學,長大時必須做工謀生,也沒有機會接受正式教育,像我這樣的一個身無專長的人,永遠感覺只有刻苦耐勞才能補其自身的不足。而且,出身在一個近乎赤貧的環境中,如果不能刻苦耐勞簡直就無法生存下去。直到今天,我還常常想到生活的困苦,才產生了我克服困難的精神和勇氣,幼年生活

《世界十大富豪的財富變化》 第34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