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6部分 (第1/4頁)

悟來悟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地方啊!”於是燭之武答應了。

夜裡。鄭國人用繩子把燭之武吊出了城。燭之武去見秦穆公說:“秦國和晉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知道自己要滅亡了。如果鄭國滅亡了能對您有利,那麼冒昧地拿這件事麻煩您還值得。可是越過一個國家而把遙遠的鄭國作為邊邑,您一定知道這樣做很困難;如果這樣。哪裡用得著滅亡鄭國來增強鄰國的實力呢?鄰國實力增強了,您的實力就減弱了。如果留下鄭國作為東路上的主人,秦國使臣來來往往,可以供給他們一些短缺的物資,對您也沒有什麼害處。再說,您曾經給過晉惠公恩惠。他答應過把焦邑和瑕邑給您,而他早上一過黃河、晚上就在那裡修築工事,這事您是知道的。晉國何曾有過滿足的時候?它已經向東把鄭國當作了邊界,又打算盡力向西擴張邊界;那時不損害秦國的利益,它從哪裡去取得土地呢?損害秦國而讓晉國得到好處,還望您考慮考慮這件事情吧!”

秦穆公聽了燭之武的話很高興,就同鄭國訂立了盟約,並派大夫杞子、逢孫和楊孫駐守鄭國,自己領兵回國了。

晉國大夫狐偃請求進攻秦軍。晉文公說:“不能這麼做。如果沒有那個人的力量,我到不了今天這個地步。靠別人的力量去損害別人,這是不仁義;失去了同盟國,這是不明智;用分裂來代替團結一致,這是不武。我們還是回去吧”於是晉軍也離開了鄭國。

【讀解】

說客在春秋之戰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他們穿梭來往於各國之間,或穿針引線,搭橋過河,或挑撥離問,挖敵方牆角,或施緩兵之計,贏得喘息之機。可以說,缺少了這些用現代詞語稱為外交家的角色,春秋舞臺所上演的戲劇,必定沒有這麼驚心動魄,精彩紛呈,波瀾迭宕。有了他們,臺前。臺後兩條戰線上真是熱鬧非凡,你方唱罷我登臺,演出了古代戰爭史上獨一無二的一幕。

我們發現,說客或外交家除了有高超的言辭辯才,善於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之外,往往善於抓住利害關係這個關鍵,在利害關係上尋找弱點和突破口,從而大獲成功。燭之武憑三寸不爛之舌說退秦軍,不費一兵一卒為鄭國解了圍,便是一樁典型的範例。

在一個沒有權威、各自為利益紛爭的時代,利益原則便是行動的最高原則,精明的說客或外交家必定深諧此道。以利益作為交往原則,關係不可能牢不可破,不可能無懈可擊。甚至可以說,曉之以利益,動之以利益,往往比其它手段更見效。即使在現代社會,國與國之闖的交往,也首先是從利益原則出發的。這個原則,恐怕比仁義原則更實際,更能長久,儘管仁義原則更值得讚賞,可是這世上有幾個講仁義的人呢?

講利益原則,首先要以平等為基礎。沒有平等,也就在根本上取消了利益。利益必須透過交往實現,一個人不同他人發生聯絡,就無所謂利益;交往也意味著交換,付出多少,便得到多少,不付出就無所獲。只想獲得而不願付出,就破壞了交換,也沒有了平等,也就很難再獲取利益。

交換,實質上也是讓對方有利可圖。燭之武去遊說秦穆公,如果秦穆公覺得無利可圖,會甘願罷休嗎?所謂挑撥離間,多半也要利用人們覺得有利可圖的心理。離開這一點,挑撥挑間是難以成功的。搞陰謀詭計的人也常常利用這一點。“將欲取之,必先予之”,這也是說用給予好處引人上鉤,然後再將其吃掉。

中國傳統的謀咯,可以說把利益原則發揮到了極致。除了上面說的之外,還有所謂借刀殺人、過河拆橋、上屋拔梯、賞一安百、欲擒故縱、美人誘惑、坐收漁利、奇貨可居、害一利百等等,都是從不同角度利用或發揮利益原則。可以毫不誇張他說,處世為人的方方面面都與利益原則有千絲萬縷的

蹇叔哭師(僖公三十二年)——利令智昏必遭懲罰

【原文】

冬,晉文公卒。庚辰,將殯於曲沃(1)。出絳(2),柩有聲如牛(3)。卜偃使大夫拜(4),曰:“君命大事(5)將有西師過軼我(6),擊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鄭使告於秦曰(7):“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8),若潛師以來(9),國可得也(10)。”穆公訪諸蹇叔(11)。蹇叔曰:“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師勞力竭,遠主備之(12),無乃不可乎?師之所為,鄭必知之。

勤而無所(13),必有悖心(14)。且行千里,其誰不知?“公辭焉。召盂明、西乞、白乙使出師於東門之外(15)。蹇叔哭之曰:”盂子!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其人也!“公使謂之曰:”爾何知,中壽,爾墓

《春秋左傳今注今譯》 第6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