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 (第1/4頁)
做男人挺好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蓮花、花瓶等浮雕,塔的一至八層為空心直壁,內撐有十字架。古時修建三塔時,是採用墊一層土修一層塔的辦法,整個塔修好之後,再把所有的土逐層挖去,這樣塔就可以顯現出來。三塔經過1000多年的滄桑,經歷多次強烈大地震,仍完好地巍然屹立。公元1515年,大理大地震時,大塔被震出裂紋,但是不長時間就複合如初。1925年,大理再次發生強烈地震,大理城內房屋幾乎全部倒坍,而三塔卻安然無恙。
在三塔的旁邊是規模宏大的崇聖寺。據《自古通記》等史籍記載,其建於南詔第十主豐佑時期(834—840年),寺基方七里,足見規模之大。到了元武宗時,他曾降聖旨封釋覺性為這裡的住持,保護寺院的田產。在元代的時候,朝廷還進行了多次維修。到了明代,李元陽重修當時寺內三閣、七樓、九殿,當時寺中的五寶是三塔、巨鍾、雨銅觀音、證道歌碑和佛都匾。現在寺內有巍峨高聳的勝概樓,重達16噸的鴻鍾。在寺院的西邊有巍峨華麗的雨銅觀音殿,殿內有高三丈的雨銅觀音,其神態莊重靜穆,形體細腰赤足,造型精妙,相傳它是南詔和大理的國寶。在這裡還開設有大理觀音文化展示區,展出稀世古畫《張勝溫畫卷》和《南詔國史圖傳》等。 。 想看書來
第三章 雲南寺廟(8)
十、大理弘聖寺
在大理點蒼山龍泉峰麓建造有弘聖寺,又名一塔寺,始建於唐代南詔國時期。宋代時期,大理國王段正淳在此出家為僧。明代洪武年間,到南京研學佛事的日本僧人,因受朝廷政治牽連,被謫戍雲南大理,他們就被安置到弘聖寺。
明代洪武三十一年(1399年),皇太孫朱永炆即帝位。第二年,燕王朱棣發兵南下爭奪皇位。南京城被燕兵攻破後,相傳建文帝與親信大臣扮作和尚逃離南京,飄泊到雲南大理。在此期間,他與東瀛詩僧天祥相識,二人一見如故,還同遊了峨眉山。最終日本詩僧天祥坐化於大理弘聖寺中。後來,弘聖寺被毀滅,只留下弘聖寺前的弘聖寺塔。
弘聖寺塔高44米,為十六級四方形磚砌密簷式空心磚塔,塔身下部3米用青石砌成,以增加塔基的承重能力。塔的結構與千尋塔相似,外觀為優美的紡錘形。全塔分為基座、塔身、塔剎三部分。底層塔身的正西面有青石砌成的塔門,門框上方有大理石浮雕的菩薩,東西南北面為淺佛龕。塔簷用六層磚疊砌,塔身逐級收臺,層寬和高度逐級縮小。每層塔身正中開兩孔券洞和佛龕。塔剎寶蓋為八角形,角掛風鐸,最上層還置有仰蓮及七層相輪,相輪上有圓形銅皮寶珠和剎蓋,塔的頂尖是葫蘆火焰珠。
20世紀80年代,在維修和加固弘聖寺塔時,在塔剎鉛軸及銅軸底面座上,發掘出700多件文物。這些文物包括了140多件藏傳密教法器——金剛杵,600多件金、銀、銅各式舍利塔模,若干銅鏡、銅鐲、水晶、數珠、海貝、卷經杵等,以及17件鎏金銅造像,30尊菩薩。在弘聖寺塔內還發現一塊77字古碑,它又叫作峋嶁碑或禹王碑,是明楊升庵翻刻敘述大禹治水事。塔下還有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監察御史李元陽大觀堂修改記”和張思叔的座右銘碑。整個弘聖寺塔與崇聖寺三塔南北對峙,把大理古城護衛於其中,使古城更加富有詩情畫意。
十一、昆明筇竹寺
在昆明西郊的玉案山上,有著名的佛教寺院筇竹寺,其全稱為“筇竹禪寺”。據說筇竹寺是大理國鄯闡府(昆明)的高光和高智所開闢的。相傳他們二人去西山打獵,發現了一頭犀牛,於是在後面緊追不捨。追到到玉案山西北面,犀牛沒了蹤跡,這時候他們卻看到山腰的祥雲上立著幾位相貌奇特的僧人。他們趕忙上山去拜見,到那裡時僧人早就沒影了,只在地上插了幾支筇竹杖。高氏兄弟很好奇,想把竹杖拔下來看看,可是他們用盡力氣也拔不動幾支竹杖。第二天,他們再來這裡,發現竹杖早已長成青翠的竹林。他們認為是神靈顯示,於是就在這裡建寺,取名筇竹寺。
筇竹寺建成之初,並沒有什麼影響力,也不為人所重。到了元朝初期,高僧雄辯法師在此講經,寺院的聲譽才逐漸提高。雄辯是昆明人,在元初的時候,他到中原學習佛法長達25年,並且先後拜4位德高望重的法師學習,最終成為昆明有聲望的僧人。雄辯死後,他的弟子玄堅住持筇竹寺,他得到元武宗賞賜的《大藏經》,元仁宗還給寺院頒賜聖旨,欽命玄堅為該寺住持,並規定別人不得佔有寺院的田土等。後來,寺院就把這個聖旨鐫刻為碑,立在大殿左側。這塊碑高約1�5米,寬1米左右,一面為
《滇文化圖片》 第53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