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1/4頁)
孤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機,合諸將之兵北伐。皇帝親自接見了他,讚許他的計劃,並下詔將王德、酈瓊兩支部隊交由岳飛統一指揮。但張俊不想岳飛軍力太過擴張,想另外安排這兩位將領,於是找岳飛商量。岳飛認為如果那樣安排,恐怕兩人不服。張俊當即變臉說:“我當然知道,除非太尉(指岳飛),誰都不能勝任。”岳飛與張俊發生衝突,心情也很不愉快,當日便上奏章,要求解除兵權,回去為母親服喪。張俊大怒,上奏說岳飛處心積慮一意想兼併其他部隊,提出回家服喪,是對皇帝進行要挾。而秦檜在一旁也流露出“忿忿之意”。在皇帝的默許下,張俊不但堅持自己的安排,並且還派都督府參謀官張宗元擔任岳飛軍隊的監軍。這引起了岳家軍將領的強烈不滿。岳家軍主將張憲稱病不理軍務,其他將領如法炮製。而且“部曲洶洶,生異語”。這件事更增加了朝廷上層文官集團對武將的疑慮。岳飛被殺,秦檜便是從這裡開啟缺口,找到陷害的理由。
不久,酈瓊叛變投敵,張俊引咎辭職,秦檜接任樞密院事,接著又擔任了宰相。秦檜是主和派的領袖,受到高宗的信任,一直與金人周旋,力圖創造和議局面。這樣,一心想依靠作戰收復河山的岳飛與秦檜之間不斷髮生摩擦。紹興九年(1138年),當秦檜聲言和議已取得進展,金人將歸還南宋三京及河南之地時,岳飛上奏章反對說:“金人不可相信,和議不可依賴。相國(指秦檜)為國家謀劃不善,恐怕為後世留下笑柄。”皇帝看了岳飛的奏章後,便將和議之事擱下,秦檜因此對岳飛恨得咬牙切齒。
紹興十年(1139年)岳飛率大軍北伐,郾城一戰,消滅了金兀的騎兵主力,接著又取得朱仙鎮大捷。他打算乘勝前進,一舉收復中原。然而,南宋朝廷上下對岳飛的勝利卻憂心忡忡,高宗急令岳飛班師,並一連下了十二道金牌。岳飛抗爭不過,悲憤地仰天長嘆:“十年之功,毀於一旦!”翌年,金兵入侵江淮,高宗又急忙詔岳飛赴江州救援。岳飛卻遲遲不肯發兵,他提出要乘金人後方空虛,準備直搗中原。高宗為此竟連下十七道文書,岳飛不得已才出兵救援。朝廷上下對岳飛的抗旨行動議論紛紛。而一直被勝利的光環籠罩著的岳飛,哪裡知道,因為自己率性的行為,已經種下了被罪的禍根。
宋高宗一方面對以岳飛為首的抗金將領優撫有加,勉勵他們努力作戰;而另一方面,又默許文官集團想方設法削弱武將兵權恢復傳統體制的措施。此時,在南宋的朝堂上,“文武之途若冰炭之合”。在文官們的眼裡,軍隊本來只是一架作戰機器,不應該有自己的思想,不應該發出自己的聲音,更不應該有自己的感情。而自說自話、不聽招呼,總是特立獨行的岳家軍顯然已經嚴重偏離了正統軌道,這當然是不可容忍的。宋金紹興和議簽訂後,以秦檜為首的文官集團立即著手解除張俊、韓世忠、岳飛三人的兵權,將三支部隊的指揮權直接收歸樞密院。
這時的岳飛已經預感到禍之將及,日夜不安,心情十分沉重。他在一首《小重山》詞中細訴自己的苦悶心情:“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絃斷有誰聽?”
但不等岳飛找到解脫的辦法,在高宗皇帝的默許下,秦檜等一干人已迫不及待地對他下手了。
沒有誰能阻止這一切的發生,因為在秦檜的背後,是整整一個王朝制度。
張居正:中國唯一順風順水的改革家
李國文
一提張居正,人們馬上就會想到他在明代後期所推行的改革。
張居正(1525…1582),字叔大,號太嶽,湖北江陵人。擔任明神宗朱翊鈞的首輔,達十年之久,是個有作為、具謀略、通權術的大政治家。張居正的改革,了不起,我打心眼裡佩服他;但對他這種太厲害的人,絕無好感。凡強人,都具有一點使人討厭的“侵略性”,他總要求你如何如何,而你不能希望他如何如何。大樹底下不長草,最好敬而遠之。
明代不設宰相,是朱元璋定下的規矩。這位###者要求高度集權,只挑選幾名大學士為其輔佐。在這些人中間,指定一個小組長,就是“首輔”。說到底,首輔其實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丞相,或首相。而張居正,是明代歷朝中最具強勢的首輔,在任期間,擁有說一不二的權力;因為朱翊鈞十歲登基,相當一個小學五年級學生,對於這位嚴肅的老師,敬畏之餘,言聽計從,是可想而知的。
我之所以說他了不起,就因為張江陵是中國唯一沒
《歷史不忍細看哪個作者比較權威》 第6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