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277章 邊陲烽煙起 (第1/2頁)

夢想是泡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楊敬的運作下,播州北境的城池和將卒,紛紛歸順貴州經略安撫司。

為了日後更好的治理播州地界,王焱將特意將播州的將卒單獨編出一軍,名曰遵義軍。

遵義軍的人數約為5000,皆是王焱在播州軍中挑選的精銳。

遵義軍不設定都統,由王焱直接指揮。

光烈二十三年7月,齊蒼海先是抵達奉節城,再由奉節城趕赴婁山關,接管貴州軍。

當他抵達婁山關,接管貴州軍時,貴州軍上下都是一片噓聲。

所有人都不歡迎這個空降的都統來指揮他們。

齊蒼海對於皇帝突然任命他來掌管貴州軍這件事,也是非常蛋疼。

雖然升官了,但是壓力也陡然增高了。

甚至比在禁軍時更讓人煩悶了。

貴州軍中,皆是王焱一手提拔的軍官,他一個外人插一腳進來,肯定會遭到排擠。

這是必然的。

齊蒼海軍事能力一般,但對軍隊運轉卻是門清,故而不願來趟這一渾水。

皇帝只知道齊蒼海和王焱存在階級對立。

卻不考慮齊蒼海是否願意對抗王焱。

只能說是想法太過片面。

齊蒼海進入婁山關後,異常低調,生怕惹怒了王焱。

對於貴州軍的指揮權,表示完全聽從王焱的調遣。

而皇帝派來的督軍曹振,也只敢在桐梓城中假意督軍,甚至不願踏入婁山關半步。

這為王焱帶去了諸多便利。

否則一邊指揮軍隊打仗,一邊還要與宦官、外臣勾心鬥角,想要更快制服播州,就將困難險阻。

養雞池地勢平坦,楊子聰推演戰場變化,無論如何排兵佈陣,最後只得出一個結論,播州軍無法戰勝大理軍。

大理軍的數百頭戰象,擁有對戰場所向披靡的碾壓性實力。

這是播州軍所不具備的能力。

八月,思州的援軍一萬,抵達播州軍大營,楊子聰得到援助,雙方兵力仍然懸殊。

五萬對十萬,戰場對決,依然沒有絕對勝算。

此時的楊子聰,也得知了水牛城、桑木關等地的守軍,暗中歸順王焱。

這讓楊子聰非常惱火。

無論他怎麼調動北面的播州軍,最後只能得到一個回覆,貴州軍虎視眈眈,不敢擅離。

王焱在婁山關,擁有貴州軍兩萬五千人,廂軍萬餘人,以及遵義軍5000,真實兵力,約有四萬。

如果楊子聰選擇倒向王焱,得到王焱的幫助,對抗大理軍。

將不是問題。

但楊子聰只想繼續在播州當他的土皇帝,根本不願交出世代相傳的權力。

這也為播州楊氏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段太明在大軍攻入播州後,便在羊苴咩城召開中南半島諸國共盟的邀請會議。

因為播州戰事的順利,令段太明在中南半島揚眉吐氣,一掃多年來段氏臣服周廷的屈辱。

而各國也十分給段太明面子,皆是派出使臣和裝滿大量馬車的賀禮。

中南半島諸國,以安南、暹羅、蒲甘為首,另外還有高棉、寮、柔佛、淡馬錫四國。

淡馬錫屬於中南半島最南端的國家,即後世新加坡。

原本,這七國都是瞧不上大理。

中南半島會盟,也是從來沒有大理的份。

但在吐蕃、天竺等國的運作下,大理一躍成為中南半島最強大的國家。

這其中有多少水分,除了大理以外,皆是心知肚明。

段太明在羊苴咩城,召開了中南半島會盟,得七國共推,為中南半島聯盟之主,尊稱霸主。

段太明趁機邀請各國共同出兵,入侵貴州。

但實際上,對擴張領土一事,只有安南表現的較為積極,其餘諸國皆是興致缺缺。

這也與安南和大周領土接壤有關。

其餘諸國與大周領土相隔甚遠,就算攻佔,也是飛地,想要從中獲利,困難重重。

安南與嶺南相交,早就對嶺南垂涎三尺。

在大理入侵播州後,便大張旗鼓的派遣水軍,佔據南海島礁,先是對崖州耀武揚威,緊接著派遣軍隊,以搜捕叛賊的名義,登陸交趾地區。

在這個時候,朝廷對交趾一帶掌控薄弱,給了安南可乘之機。

安南在佔據交趾之後,便火速調遣大軍,將這塊肥肉牢牢咬在嘴裡

《無雙帝蝦仁後續》 第277章 邊陲烽煙起(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