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73章 留閒山莊 (第1/2頁)

雁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江月輕笑,她猜出了巧珍的一些心思。林巧兒必定是和自己有些像的,怕自己見到想起以前不高興。

“世上的人千千萬,長得相像還不是常事,這也沒什麼好介意的。”

“不僅是長得像,還像病西施似的,反正奴婢看不順眼。”巧珍想起林巧兒的姿態聲音,感覺非常彆扭,跟其他孩子一點也不一樣。

“嗯,林巧確實嬌弱,可能也幹不了啥活。可惜了林娘子的手藝。姑娘奴婢能不能請林娘子給咱們做些茶點呀?”巧紜一臉的可惜。

“少不得你跑腿,按市價把錢給了。”

“好呀,肯定會給錢的,今天的點心錢我就給了。姑娘,咱們過兩天還來春苗堂嗎?感覺小孩子還蠻好玩的,有幾個投壺還挺有準頭的呢。我師傅要見了肯定喜歡。”巧紜又嘁嘁喳喳說起別的。

兩盞茶的工夫,已經到了半山腰的高塬處。正是連綿不斷一座座庭院。

山路向旁延伸,變成一條更寬闊的大路。一道簡易又不失大氣的欞星門,隔出了另一番天地。

再向裡走,是一座座庭院,由低到高,由遠及近,錯落有致,彷彿是一個小村落。

最近的一座,門楣上寫著“留閒”,左右楹聯正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筆鋒厚重大氣,一掃鋒芒。正是沈晗題寫的。

眾人下了馬車,進了宅子。

江月看到花廳門口的施冬和勝子,非常高興,便知施老肯定在花廳等著自己。

“施老,您等久了吧,我還以為您在西城住著呢,今年不回西北了吧?”

“特意過來見見你,我把最西邊的兩間小院子留下了,等司先生和夫人過來,安安靜靜的過個年,你和將軍什麼時候有空一起喝點酒。

冬子和勝子讓他們跟著商隊回西北,再把家眷和孩子帶過來,讓他們認認家鄉,想留下就留下,想回去也可以。

沒想到我還有回來的一天,可惜物是人非,別說家裡,連村裡的人都不認識了。

我們村周邊的小紅山原本可以燒窯,現在全荒廢了,村裡也貧困的不行。讓人心疼啊。”

“施老想做什麼儘管去做,我肯定支援。院子有點小,過年住住還行,等家眷來了,離城裡還是遠,西城西易寶旁邊有兩處宅子,過了年你們搬過去,南城也有一處,就是有點小。還可以買宅子,或修或建都對咱們來說都容易。”江月謀劃起來。

“將軍怎麼把兵站的商隊都徵用了,和官家籤的文書,兩個商隊要往西北運瓷器和茶葉,我不放心讓冬子和勝子跟一跟。後天就啟程了。”

江月把來龍去脈撿重要的給施老說了說,又囑咐了冬子和勝子。兩個商隊的領隊都是有經驗的老手,倒也無需太擔心。

施老也感嘆,沈晗交出軍權,最難過的是西北的將領,是司先生,他們一心想要抗擊西戎和北元,西戎終於被打的四分五裂,西北終於回到大魏的手裡,該彈冠相慶的時候,沈晗功成身退了,這也是有大智慧大勇氣的。

可是北元還在虎視眈眈,西北剛剛穩定,還很貧困,想要繁榮發展,除了時間還需要機會。沈晗離開了西北,卻處處想著發展西北,給西北找機會,只有西北強大,才不怕西戎捲土重來。

原來自己認為沈晗是一名大將,有勇有謀;流民安置的時候,聽見戶部官吏的評價也是佩服的緊,他也深得尚書的重用;而今又謀劃起興邦安國之局,這何止是為將者、為謀者、更是為帥者。

江月又詢問起棉種和玉米的事,當時在西北看到,也沒當回事,而今回到京城,才知玉米和棉種在西北也是少有,中原種的還不多。

當時兵站缺糧,冬季養馬也缺飼料,江月就想起玉米,既可作為糧食,秸稈又可做飼料,特地沿著西北商路打聽,最終還真的找到了一些。兵站試種了兩三年,發現產量不錯,用途也挺廣,就每年都種。只是江月後來再沒關注此事。

“棉種也找到了,種植的也不少,就是不如絲綢柔軟光滑,富貴一點的人家還是不喜。窮人家用棉布的越來越多,冬日裡擋寒雖然不如皮襖,但也比原來的木棉和麻布要好。其實城西已經有賣粗布的,棉花還沒見到。

這次也是個機會,如果玉米能帶進京城,倒是可以讓將軍更省心,我一會兒寫一封書信,讓冬子送進城去,先給司先生說說,兵站養馬的事還是讓司先生和將軍在權衡一下。”施老思量起來,就要告辭離開。

“那施老辛苦寫封信,讓侍衛陪著冬子一起去。我去安排晚飯,一會兒

《星月滿綠好還是青花瓷好》 第73章 留閒山莊(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