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協和謬誤(二) (第1/2頁)
忙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建立理性決策框架
明確區分沉沒成本和可變成本:
在做任何決策時,首先要清楚地識別出哪些是已經發生且不可改變的沉沒成本,哪些是會隨著決策改變而變化的可變成本。以投資為例,過去購買股票花費的錢是沉沒成本,而如果繼續持有股票可能需要承擔的機會成本(如錯過其他更好的投資機會)和未來可能產生的損失是可變成本。
對於企業專案決策,像協和飛機專案中已經用於研發的資金是沉沒成本,而後續的生產、運營、市場推廣等投入是可變成本。在考慮是否繼續專案時,只應該分析可變成本和預期收益的關係。
基於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進行決策:
邊際成本是指每增加一單位產量(或服務)所增加的成本,邊際收益是每增加一單位產量(或服務)所增加的收益。在協和飛機的案例中,應該分析每增加一架飛機的生產和運營所帶來的邊際收益是否大於邊際成本。
如果邊際收益小於邊際成本,即使已經投入了大量沉沒成本,也應該停止專案。例如,航空公司在考慮是否增加某一航線的航班時,要比較增加航班帶來的邊際收益(如增加的票務收入)和邊際成本(如燃油成本、機組人員費用等)。
克服心理偏見
認識和正視損失厭惡心理:
要了解損失厭惡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心理現象,它會影響我們的決策。當面對協和謬誤的情況時,需要提醒自己不要讓對損失的恐懼左右決策。可以透過回顧以往因為損失厭惡而做出錯誤決策的案例,來強化對這種心理偏見的認識。
例如,在房地產投資中,有人因為捨不得已經支付的定金(沉沒成本),而購買了一套價效比不高的房子。事後反思這種情況,有助於在類似場景中克服損失厭惡心理。
採用冷靜期或外部視角:
當陷入可能是協和謬誤的決策困境時,給自己設定一個冷靜期。在這個期間,暫時放下對沉沒成本的執著,從更客觀的角度重新審視決策。可以把自己的情況告訴沒有利益關聯的第三方,聽取他們的意見。
比如,在考慮是否繼續投資一個虧損的專案時,向行業專家或經驗豐富的投資者諮詢。他們能夠從外部視角,單純基於專案的未來前景和成本 - 收益關係提供建議,幫助克服心理偏見。
定期進行專案評估和重新規劃
設定評估節點和標準:
在專案開始時,就設定好定期評估的時間節點和評估標準。對於像協和飛機這樣的大型專案,應該按照專案的階段(如研發階段結束、首架飛機制造完成等)進行評估。評估標準可以包括技術可行性、市場需求預測、成本預算等多個維度。
例如,在軟體開發專案中,每完成一個重要的功能模組,就評估該模組是否符合預期的使用者需求和效能標準。如果不符合,及時調整專案方向或考慮終止專案,避免陷入協和謬誤。
靈活調整資源配置:
根據評估結果,靈活地調整資源配置。如果專案被判定為前景不佳,應該果斷地將資源(資金、人力、裝置等)轉移到更有潛力的專案上。這需要企業或決策者有良好的資源管理和戰略調整能力。
比如,一家企業原本投入大量資源開發一款新型電子產品,但在市場測試階段發現市場反應不佳。此時,企業可以將部分研發人員和資金轉移到其他產品的開發上,而不是繼續在這款電子產品上投入,以避免協和謬誤帶來的更大損失。
有哪些技巧可以更好地應對協和謬誤
提前設定止損策略
財務止損:
在投資領域,設定一個明確的財務止損點是非常關鍵的技巧。例如,在股票投資中,投資者可以預先確定當股票價格下跌到買入價的一定百分比(如 10% 或 20%)時,就果斷賣出股票。這樣可以避免因為過度關注沉沒成本,而在虧損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對於企業的專案投資,也可以設定一個預算止損點,一旦專案成本超過預算的某個比例,就暫停或終止專案。
以一個小型創業公司開發一款手機應用為例,如果在開發過程中,成本超過了最初預算的 150%,且沒有明顯的市場前景改善跡象,就應該考慮放棄這個專案,避免陷入協和謬誤帶來的無底洞式的資金投入。
時間止損:
除了財務止損,時間止損也是很重要的。為專案或投資設定一個最長時間限制,當達到這個時間後,不管已經投入了多少,都要重新評估項
《借古詩抒發自己的情感》 第250章 協和謬誤(二)(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