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四大毒計之借兵回紇(一) (第1/2頁)
忙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安史之亂時,唐朝政府為了平定叛亂,向回紇借兵,具體情況如下:
借兵背景
安祿山、史思明發動叛亂後,叛軍迅速攻佔了唐朝大片領土,包括洛陽、長安等重要城市,唐玄宗逃往蜀中,唐朝統治受到嚴重威脅,軍事力量遭受重創,急需外部力量援助。
借兵經過
唐肅宗在靈武即位後,為了儘快收復失地,決定向回紇借兵。公元757年,回紇葛勒可汗派其子葉護率領精兵四千餘人來到唐朝,與唐朝軍隊一起組成聯軍,共同對抗叛軍。
借兵影響
回紇軍隊在收復長安、洛陽等戰役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幫助唐朝扭轉了戰局,為最終平定安史之亂奠定了基礎。但借兵回紇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如回紇軍隊在戰爭中燒殺搶掠,給中原地區的百姓帶來了很大的災難。此外,唐朝為了酬謝回紇,還給予了回紇大量的財物和土地,使得回紇在唐朝後期的勢力逐漸壯大,對唐朝的邊疆安全構成了一定的威脅。
唐朝在安史之亂中借兵回紇,其底層邏輯主要有以下幾點:
軍事力量不足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朝內部軍事力量因長期的和平而逐漸鬆弛,府兵制向募兵制轉變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軍隊戰鬥力下滑。面對叛軍的突然進攻,唐朝在兵力和戰鬥力上都處於劣勢,急需外部軍事力量的支援來增強對抗叛軍的實力。
政治局勢不穩定
安史之亂使唐朝的政治中心長安、洛陽相繼失陷,朝廷威望受到重創,地方勢力也出現了不穩定的情況。借兵回紇可以藉助外部力量迅速穩定局勢,展示朝廷平定叛亂的決心和能力,增強對地方的控制。
地緣政治的考量
回紇位於唐朝北方,地理位置重要。與回紇建立軍事合作關係,不僅可以藉助其軍事力量,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北方邊境地區,防止其他少數民族勢力趁機侵擾,維護唐朝的邊疆安全。
經濟利益的權衡
雖然借兵回紇需要付出一定的經濟代價,但從長遠來看,平定叛亂對於維護唐朝的經濟穩定和發展至關重要。如果叛亂得不到及時平定,將會對唐朝的經濟中心造成更大的破壞,導致財政收入銳減,社會經濟崩潰。
歷史上有許多與安史之亂中借兵回紇類似的案例,以下是一些典型例子:
西周借兵於西戎滅商紂王
周武王伐紂時,聯合了庸、蜀、羌、髳、微、盧、彭、濮等西方和南方的部落軍隊,其中部分部落與西戎有關。這些外部力量的加入增強了周武王的軍事力量,最終成功推翻了商朝。
申侯借兵犬戎滅西周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後,失去諸侯信任。申侯為了報復周幽王,聯合犬戎攻打西周。犬戎軍隊攻破鎬京,殺死周幽王,導致西周滅亡。
西晉借兵鮮卑平定內亂
西晉時期,八王之亂使國家陷入內亂。成都王司馬穎為了對抗其他勢力,借兵於鮮卑、烏桓等少數民族軍隊。這些少數民族軍隊在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給中原地區帶來了一定的破壞。
南宋借蒙古兵滅金
南宋末年,金國與南宋長期對峙且矛盾不斷。南宋朝廷為了報復金國,同時也希望藉助蒙古的力量收復失地,與蒙古聯合滅金。雖然最終成功滅金,但南宋也因此失去了金國這個緩衝地帶,直接面對蒙古的威脅,加速了南宋的滅亡。
唐朝借兵回紇平定安史之亂後,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並帶來了諸多災難:
經濟負擔加重
唐朝為酬謝回紇出兵,不僅賜予大量財物,還約定收復的土地歸唐朝,金帛子女歸回紇。這使唐朝財政支出龐大,加重了百姓的賦稅負擔,加劇了經濟困境。
邊疆安全隱患
回紇借兵後勢力壯大,在唐朝邊疆地區不斷侵擾,索要大量財物和土地。唐朝為應對回紇威脅,不得不加強邊防力量,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民族關係緊張
回紇軍隊在中原地區燒殺搶掠,給百姓帶來巨大災難,加劇了民族矛盾和對立情緒。同時,唐朝與其他少數民族的關係也受到影響,邊疆地區的穩定遭到破壞。
藩鎮割據加劇
借兵回紇平定叛亂後,唐朝中央政府的權威受到削弱,地方藩鎮勢力趁機坐大。藩鎮擁兵自重,不聽從中央號令,形成了藩鎮割據的局面,嚴重威脅了唐朝的統治。
社會動盪不安
安史之亂本
《借古詩抒發自己的情感》 第263章 四大毒計之借兵回紇(一)(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