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7章 試映會 (第1/2頁)

十八子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放映結束,全場陷入詭異的沉默。

坐在前排的老師們一言不發。

這片子好嗎?

結論是,站在導演角度,拍的真不錯,故事性、鏡頭感,完全不像個新手。

黃克拍的嗎?

不太可能,他要是有這水平,當年畢業為啥沒拿第一名?當時的他要是能拿出這片子,就算只完成百分之七十,導師都得求著他保研。

李元青拍的?

那可真是一個讓老師喜憂參半的訊息。

喜的是,華國電影將迎來一位天才,第六代導演將會被一個小輩趕超,如果他算第七代,那他就是第七代的領軍人物。

憂的是,你都這麼厲害了,我們以後還能教你啥?

這片子放到一半的時候,就已經有幾位教授想要讓李元青轉專業,學表演那不是埋沒人才嘛。

放完了,他們反而不吱聲。

故事太完整,他們也在想該怎麼指導李元青,要是指導不了,那你有什麼資格讓他轉專業?

導演系的那群學生,看完之後也沒人搶著提問。

他們的導師還沒給他們明確的訊號,而且他們自己也在糾結該問啥?

學導演的肯定要問導演專業問題。

問題是,這片子拍的很專業啊,雞蛋裡挑骨頭,那雞蛋裡也得有骨頭啊。

指鹿為馬、顛倒黑白?

這個年代的高校學子,有屬於他們的驕傲!

不問專業那就只能問內涵。

於是,交流環節,只有一位學生站起來,詢問李元青,為什麼拍的這麼直白。

人性的探討的確是影視創作經久不衰的主題之一,但華國電影一直秉承著華國人特有的精神品質——含蓄,所以華國的文藝派往往都是在描述故事發展的過程中體現複雜的性。

《黑洞》這片子一點都不含蓄,一個“洞”就能直接引發主角內心的貪慾從而作繭自縛。

“我很理解同學們的想法,但我希望同學們也能理解我的理由。”

“這只是一支短片,時長原因必須剪除故事發展的細節,所以大家才會有一種劇烈的、直白的感覺。”

“華國電影是肯定要邁入市場商業,以後螢幕上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商業片。我們可以仔細觀察香江近幾十年的電影作品,很多故事十分簡陋,情節衝突甚至都站不住腳,劇情元素重複直白,抄襲複製簡單粗暴。”

“即便如此,香江電影依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我們未來也是向其學習的。大螢幕下,只有簡單的露骨的元素才能快速刺激觀眾的感官。這是生理的自然反應,不以人類意志而轉移。”

“說的太多,已經完全偏題了,我只想說,以後華國電影會出現越來越多直白的電影故事,這是一種趨勢,我們沒法去改變,只能主動去接受。”

說完最後這一段話後,學生都開始交頭接耳,顯然,他們並不太能夠接受這樣的論斷。

一旦有了爭議,學生就開始原因表達自己,紛紛舉手想要獲得提問機會。

但此時,侯科銘院長直接站起身,宣佈今天的試映會到此結束,要求學生們離場。

學生們紛紛表示不理解,但這是院長的命令,李元青也不會跟院長作對,主動關閉了麥克風,示意那些僱來的工作人員幫忙疏導觀眾,有序離場。

侯科銘其實很能理解李元青所說,他這些年的研究方向主要就在商業片領域。

但這群學生可不懂。

他們心中的偶像是在國際上拿獎拿到手軟的第五代第六代導演。

張一謀金熊金獅,陳詩人金棕櫚。

觀念不同,吵起來也只是在浪費口舌。

十分鐘後,場地裡只剩下院長教授、姜聞韓三屏以及黃克和李元青。

院長教授圍著黃克,想要透過他更全面瞭解這部短片的拍攝過程。

黃克還沒畢業多久,面對著一群導演界的大佬,壓迫感太強,只能一五一十交待整個拍攝過程,生怕遺漏了重要資訊。

韓三屏和姜聞則站在李元青面前。

“哥們兒,你這片子拍的牛,導演技法上太老道了,就是太直白了,我不喜歡,你得跟觀眾玩隱喻,你這幾乎就是把觀眾當弱智,掰開了揉碎了給他們看。”

姜聞吸了一口煙,用力搖搖頭,嫌棄的神情絲毫不加掩飾。

一個拍電影最喜歡玩隱喻的傢伙,生活裡壓根不會隱藏自己的情感,喜歡就是喜

《華娛重塑人生》 第17章 試映會(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