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認親 (第1/2頁)
岸易通易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愛書網"網站訪問地址為
朱書堂沒有想到,馮貴和不但給兒子看好了胳膊,還願意和自己攀親。這麼多的好事都讓自己遇上了,這真是風颳草帽扣鵪鶉啊!
老馮頭也興奮起來,儘管不想讓弟弟喝的大暈大醉,可是目前已經是他最盡興的時候,本想再喝幾杯。卻發現,這時候麗芝卻把老朱叫了出去。
他和弟弟多年不見了,這次回來既要讓弟弟吃好喝好,又要弟弟不出問題,不出笑話。
所以,趁老朱出去的功夫單獨和弟弟端了一杯,說了一些客氣的話,關心的話和邀請的話,打問了老中醫江炳軒身體是不是還好,弟妹生活過的是不是舒心,侄子、侄女們學習的怎麼樣,等一些生活情況。
弟弟有些炫耀地說道:“我們在那裡過得很好,三里五鄉里能比得上我們的不多。日子過得蠻好的。請哥哥儘管放心!”他一再邀請哥哥一家適當的時候去山西看看。
麗芝把老朱叫出來,是想商量著給兒子友康舉行一個簡短的拜親儀式。
在蓬州縣南丘村一帶盛行這一活動。
老朱覺得在理兒,就答應了。
他們夫婦一塊來到老人南屋,友鍾端過來的水餃,第二碗老人還沒有吃完。
七十多的老人,吃飯對於她來說是長項。兩碗水餃她一個人就能吃完。
她常常對孫子輩兒們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飯量小,布袋倒,飯量大,不用爬!”
她說得布袋倒,就是說,你吃的少了,就像豎起的布袋一樣,指頭一捅就倒下了;飯量大的話,不會被一布袋糧食壓得你爬下去。
老人自從來到朱家,從來沒有鬧過大病,從來沒有吃過藥,扎過針。她的身體總是非常健康。七十多歲還經常下地幹活,拾柴火做飯,紡花織布,納鞋底兒,拆洗被褥,有著很強的自理能力。
她還經常會為子孫們做好吃的,把孫男嫡女們叫去吃個痛快。
兒媳婦把這事說給婆婆聽,婆婆立即停下來就要從蒲墩上起身。
“不急,不急,您先吃完飯再做也不晚。”老朱對老孃說。他知道老孃吃一碗是遠遠不夠的。
“吃飽了,不吃了,說辦就辦。”這個後孃的作風,向來是雷厲風行,她立刻行動起來。
老朱是姊妹五個中排行最小的一個,當年親孃去世的時候他才三歲,他上面還有兩個姐姐和兩個哥哥。這一家人能活下來,能活到今天,全憑這位後孃勞作。
所以,儘管她是後孃,論功行賞她在家裡要數第一,誰也無法和她相提並論。
親孃去世三年之後,後孃來到這個家,沒有儀式,沒有陪嫁,沒有迎送,簡單的只是她本人走進了朱家門。
老朱父親中年喪偶,本身是很不幸的。
可是,幾年之後,居然從天上掉下來一個“林妹妹”又使他驚喜萬分。他覺得自己又是十分幸運的,很高興接納了這個一切免費,一切從簡的聰明能幹,勤勞善良的姑娘。
老朱父親在南丘村是德高望重的人物,一般人不敢來欺負。而老朱這位後孃,那是富裕大戶人家小姐,在家裡被批鬥的無法逃生,眼看就要沒命的情況下,她毅然決然趁著夜色逃到了朱家。
因為她知道夜晚負責看管的人員會放鬆警惕,特別是在後半夜的時候。剛到朱家那幾天,朱家沒有讓她露面,日子久了,批鬥的風聲小了,她才名正言順地出現在鄉親面前。
這樣一來,朱家保住了她的身家姓名,她也就安守本分,為朱家賣力操勞起來。這一操勞就是大半生。
後孃進了朱家之後,看到家裡一貧如洗,百廢待興的樣子,難以繼續領養親生孩子。
看到家裡這幾個孩子心裡十分難過,也很心疼這些孩子們。她看到自己面前,最大才十五歲的五個孩子,幾次痛下定決心,決定一生不再生養,把家裡這幾個孩子當做親生撫養長大成人。
她做出這個犧牲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後來她的付出更是他人望塵莫及的。所以,中年的老公也很心疼她,體貼她,愛護她,把她當做生命的依靠。
因為朱友康的爺爺常年生病,尤其是到了冬天,咳嗽嚴重,後來發展成為嚴重的肺氣腫,根本下不了地幹活,甚至連自己都照顧不了。
她比老伴小二十幾歲,身強力壯,身材高大,整日下地勞作,比一般男勞力都要強,她裡裡外外是一把手,也是行家裡手。孩子們都很聽她的話,吃的穿的用的都得依靠她來照顧,她來縫補。這就是一個
《蓬州還魂小說》 第八十八章 認親(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