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五十章 水源之爭 (第1/2頁)

岸易通易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愛書網"網站訪問地址為

就在朱友康剛領取錄取通知書不久,中丘公社召開了各大隊支部書記革委會主任會議。這是一次特別重要的會議,會上馬振邦主任傳達了縣革委會主任路明樓《關於在山區石腦村建設水庫大壩的實施方案》。

縣革委會主任路明樓的實施方案來的真不容易。為了兩縣交界源頭水脈的流向,為了這座大壩,為了爭奪水源,蓬州縣領導和鄰縣領導進行了馬拉松式的爭論,以至於鬧得不可開交,進行了“殊死搏鬥”。

蓬州縣山區石腦村上游是河水的源頭,可惜的是本縣境內的河川水竟在不遠處沿著幾道山川,彎彎曲曲從石腦村東北方向流向鄰縣境內。

早些年,聰明勤勞的鄰縣人,在縣領導的大力支援和扶持下,很快建成了一座大型水庫,為大面積耕地提供了豐富的水源。他們早就認識到水利是農業的命脈,他們把理論運用到了具體的農業生產一線,真正做到了活學活用。

而蓬州縣顯然是晚了一步。縣革委會主任路明樓上任後,多次下基層,瞭解社情民意,到石腦村及其附近山脈實地考察水利建設情況。

當發現本縣水資源白白流失在外地之後,感到很痛心。他多次在講話中指出,我們縣為什麼窮,就是上帝送到我們嘴裡的白麵饅頭拱手送給了別人。

為此,他下定決心,即刻動工截留上游水源。結果鄰縣大為惱火,相鄰兩個村的村民差點動用棍棒,集體群毆,差點鬧出人命。路明樓認為,自己的做法是合乎常理的,硬的不行,他就來軟的。

他主動找到鄰縣領導協商解決築壩問題,對面談對面交流,相持不下之後,他就開始跑地區,跑省城,爭資源,掙取上級領導支援,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他據理力爭,終於拿下了築壩工程的建設權。

《關於在山區石腦村建設水庫大壩的實施方案》包含著路明樓主任的全部心血和犧牲,真是來之不易,是兩縣權力和實力鬥爭的結果,是蓬州縣齊心協力抓山區水利建設的結果,是爭取上一級領導全力支援的結果。

會上馬振邦主任給各村分配了參加修築大壩的民工名額,中丘村共分配了60個名額。經村裡研究,這些名額具體落實到了每個生產隊,五隊分配了8個名額,等收秋種麥一結束就要趕赴施工工地。

這8個名額為朱書堂出了一道難題。五隊有石英石運輸任務,佔據了十幾個名額的男勞力,如果把這些人都抽調到工地去築壩,那運送石頭提高工值的事就要受到影響。

除了挖石頭、築大壩用去部分男勞力之外,老朱原計劃按照兒子朱友康那篇作文裡的建議,還準備利用收秋種麥的冬閒時間,在村東救命河河底打一眼大口深井,再在南北兩岸修築兩座高大的水塔,計劃利用一年的時間,把五隊村東村南村北凡是能夠的著的耕地,都變成旱澇保豐收的水澆地,徹底解決社員們吃的問題,口糧問題。

從目前的形勢看,這一切都要影響工程的進度了。

朱書堂就是朱書堂,他有他的做事方式,他私下裡打聽到村裡還分配了六名婦女指標,經過和村支書協商和爭取,最終為五隊爭取了4名婦女名額。這樣,正好解決了男勞力的緊缺問題。

這些婦女是蓬州縣城石腦大壩指揮部後勤人員,主要任務是為指揮部做飯打掃衛生。這樣以來保住了正常運送石頭的活,朱友康作文裡那個打井建水塔的事,就只能暫時停下來。

婦女們的問題相對來說,還比較好安排,儘量不安排有家室有子女的,挑選沒有結婚,或孩子大不用大人照顧的婦女。那麼剩餘的4個名額究竟落在哪些人頭上呢?還是一個上愁作難的事。畢竟哪一個家庭也需要男人來主事,離開了男人就像失去了主心骨一樣。

老朱一家挨著一家進行詳細摸排分析,並且一一同他們見面,最終確定了8位初選人選。等半月之後開赴石腦大壩工地。

關於外出待遇初步這樣確定,待其它隊裡協商出臺了具體辦法,再做參考調整(在外出民工期間):

一、外出民工工值待遇:男民工每天十分,女民工每天八分;

二、外出民工生活補貼:男民工每月三十斤,女民工每月二十八斤;

三、外出民工工傷待遇:因為負傷發生的一切費用由生產隊負擔;造成傷殘的(包括因公犧牲的)按照國家傷殘等級或因公殉職待遇對待。

四、外出民工獎勵標準:在工地遵紀守法,表現突出,榮獲公社和縣裡各種榮譽或獎勵的,生產隊參照上述獎勵辦法,作適當物質獎

《蓬州還魂小說》 第五十章 水源之爭(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