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73章 向太后還政宋徽宗 (第1/2頁)

王文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元符三年六月夏至時節。 往年這個季節,天氣已經炎熱難耐,可是這年太陽的鋒芒似乎收斂了不少,晚上依然涼爽,只是白天略顯燥熱。 自打處理了章惇被彈劾事件之後,太后就經常在御花園荷花池的亭子裡乘涼。她看著滿池碧綠的荷葉,蓬蓬勃勃盛開的荷花,還有濃廕庇日的垂柳,思緒也像被微風吹拂的池水一樣,不斷蕩起漣漪。 章惇因被彈劾受到太后的警示之後,的確收斂了不少,對皇上的態度有了明顯的轉變,比之前恭敬得多,說話的語氣也和緩得多了;做事不再那麼獨斷,那麼霸道,而是凡事都能既向她請示,又向皇上去稟報。 皇上呢,好像突然長大了一樣,看待事物分析問題越來越全面,還懂得辯證地看問題、處理問題了,並且在幾件大事的處理上,特別是章惇被彈劾這事的處理上,把握的度,處理的方式,都讓太后覺得很是恰當。由此她覺得皇上成熟了,不僅僅是一點點的進步,更重要的是他已經能夠獨立處理朝政的重大事項了。 向太后想起皇上初登皇位、請她聽政的時候,自己曾經透過御藥院內侍黃經臣傳旨說:“垂簾聽政,非出本心,只因聖君累次拜請,只得勉為其難。一旦國事稍定,便立即還政,斷不敢同真宗劉皇后、英宗高皇后一樣,終身聽政。” 然後她又讓蔡京把這段話以手詔形式頒佈於全天下。想起自己的這段話,她覺得,現在應該還政了。再說她最清楚自己的身體。入夏以來,老是覺得疲倦,睡不好,吃不下,在人前只能硬撐著擺出一副康健高興安如泰山的樣子;其實,她知道自己已經不能再承擔那麼重的擔子了。好在自從徽宗登基以來,她從第二個月就一步一步地推著他往前走,而自己呢,則一步一步往後退。從四月起,她已經不再看奏摺了;至於詔書、敕書的釋出下達,她也已經逐漸地移交給了徽宗,讓他以皇上的名義頒佈下發。 “是時候了,不能再等了”,她在心裡這樣說。 向太后是那種深謀遠慮、具有戰略思維、做事一向果斷堅定的人。她主張做任何事付諸行動之前都要反覆權衡深思熟慮,一旦形成決定就要堅定不移貫徹落實。所以她考慮成熟之後,就先把徽宗叫到了慈德宮,把自己的意思告訴了他。 徽宗一聽太后要還政,若在三個月前,他一定會震顫哆嗦起來,甚至會掉淚哭泣。但現在,這些表現他都沒有,只是嘴唇有點顫抖,聲音有點喑啞,說:“太后,您,您要是不管我了,我不知道怎麼辦才好,這麼大的一個朝廷,這麼大的一個國家,到底怎麼管,我心裡還是沒底呀。” 太后說,“你不用擔心往後的路怎麼走,這半年多已經摸索得差不多了。關鍵是身邊要有人,有自己的人。你現在有了楊光華,還有曾布、楊震和曾肇,又提拔了韓忠彥、李清臣等人。有這些人的忠心、支援和努力,甭擔心朝政會有啥難題。” “章惇呢,表現上也比以前強多了。你只要按既定的路子往下走,遇到新的問題啦、新的情況啦,不是有個說法嗎?車到山前必有路,水來土掩、兵來將擋嘛。” “特別是那個楊光華,我也看了,這的確是個大人才。將來呀,會幫你在治國理政當中有大作為。你用好他,發揮好他的作用。這個人各方面的素質啊,還是挺全面的。我當初就是擔心他太年輕,閱歷太單薄,也沒有經驗。可是經過這兩個多月的歷練和觀察,證明你的眼光挺準,你選的這個人選對了”。 “在這個基礎上啊,你也給楊光華說,讓他注意,幫你選拔好的人才充實朝廷。選拔人才按正常路子,應該是吏部的事。可眼下朝局還有些特別情況,把這些事都交給韓忠彥去辦,依他的性格和做事風格,恐怕也不大好辦,所以呀,就以楊光華為主。選拔上來的優秀人才多了,慢慢把那些老想跟你作對、跟著章惇跑得緊的人替換下去,你的力量就強起來了。萬事不可太急,也不要一下就把他們一棍子打死,那樣也不好,對穩固你的地位和政權都不利。” 徽宗用懇求的語氣說:“太后啊,您能不能等到先帝安穩地走了,把先帝的事情全部處理利索了,再還政啊?我感覺真的是心裡沒個數呢。” 太后說:“我當初應你的請求聽政的時候,就已經把話說下了,那既是對你和朝廷,也是向全國的官員和百姓作下的一個承諾。我已經承諾了的,就要說到做到,絕不反悔,也不會輕易改變自己的主意。我剛才說了,遇到問題和困難了,有楊光華他們。具體的事情呢,你就他們幾個人去解決,你呢,只作最後決定。啊,對了,特別是曾布,他現在呢,是朝廷的二號人物,管著樞密院,有軍權,也能制衡這個章惇,一定注意發揮好他的作用。你有了一個全面型的楊光華,一個管家的楊震,一個掌軍權的曾布,還有一個在中書省起決定作用的曾肇,再加上韓忠彥和李清臣,你把這

《巔峰對決終極之戰完整版》 第73章 向太后還政宋徽宗(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