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05章 惇主持哲宗葬禮 (第1/2頁)

王文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章惇帶著一肚子火,離開垂拱殿,徑直往政事堂走去。盛夏時節的細雨,灑在身上感覺應該是涼爽的、舒適的,可章惇只覺得臉上發燙、身上發燒。 從垂拱殿到政事堂,不到一里路,平時章惇走這段路,頂多一刻鐘。可這次他的兩腿發酸,膝蓋僵硬,兩腳像墜著塊巨石一樣沉重。他知道,這不是前兩天去驗收先帝陵寢時累的,而是心境的反應。他拖著沉重的步子,走到路旁那棵年近百歲的銀杏樹下,不知是想避避雨,還是想靜靜神,總之是停了下來。 他背起手,兩眼望著雨幕後麵灰濛濛的天,在心裡說:老天,我一生不求人,這回我要求你開開眼,在三天後,你哪怕只晴上三天四天也好,你實在不想睜眼,那你就把眼淚收起來,要麼停一停也行,尤其是不要下大的呀。這不但關乎大行皇帝,能否安穩地到達他的長眠宅第,也關係到皇家幾百人的安危,關係到我老章的命運呢。一邊想著,他兩手對著蒼天作了三個揖。 這在章惇來說,絕對是沒有過的事。的確,他從不求人,也沒求過天求過地,都是靠自己的努力、靠自己的天分、靠自己的打拼。他所擁有的一切,都是自己奮鬥的結果。可現在不知是老了,還是現實的確把他逼得沒了更好的辦法,不得不祈求上天眷顧於他。 等章惇來到政事堂,李清臣已經從司天監回來,在等著向他彙報。李清臣報告說,司天監確定的日子是再過四天,即第五天是吉日,宜於動棺出殯;應於當日辰時一刻出殯啟陵。 聽罷李清臣的彙報,章惇沒有任何表示,木然的臉上毫無表情。直到吳衛給他端來了熱茶,才接過茶杯,呷了一口,然後翻起眼皮,看了一眼李清臣,又把眼光轉到吳衛的身上,說:“你去通知山陵五使和各部尚書、翰林大學士和御林軍中郎將,午後一上班到這裡來開會。抓緊。” 吳衛本來想說,馬上就下班吃午飯了,午後再通知吧。可他一看章惇的臉色,就只說了一句:“是,宰相,我去了。”就走了出去。 下午,章惇在政事堂召開了專門會議,就大行皇帝國葬和出殯的事宜做出了具體的安排,並向全國發出通告:通告大行皇帝出殯的日子,並規定當日全國舉哀;地方官員就地舉哀,一律不得到京城來;各邊防哨卡,不需舉行專門的哀悼儀式,只在崗位默哀即可。同時,對去永安送葬的人員和人數做了特別要求。 本來,章惇想,哲宗對他最信任、最倚重,他一生最輝煌最高光的時候,就是哲宗一朝的七年間。為了報答哲宗,也為了證實他作為三朝元老,位極人臣的宰相,要把哲宗的喪事舉辦得最風光,最隆重、最豪華,最高階,最大氣。因此他曾設想,無論規格、規模、檔次,還是送葬的人數,都要超過此前歷任先帝。此前規模最大的是宋太宗的葬禮,送葬人數達到九千。 可是,此刻他不再想這樣做了。他只想儘快把這件事情辦過去,只要能順順當當安安穩穩辦完了,就算燒了高香、大吉大利了。因此,為了保證能辦得穩當順利,他決定把原設想的送葬的總人數萬人壓縮到六千多人。 安排完了所有事項,章惇嚴肅且嚴厲地說道:“大行皇帝的國葬,是朝廷的大事,國家的大事。皇上無比重視,舉國上下高度關切。特別是,近十天一直陰雨天氣,這給大行皇帝的國葬,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和不確定因素,也給我們的工作造成很多的困難和壓力。希望各位勤勉盡責,恪盡職守,客服一切困難,相互配合,互相支援,共同努力,把大行皇帝的國葬辦好,辦出國家形象、國家氣派、國家威名,國家尊榮。” 與會者紛紛表態,說,有皇上的關心,宰相正確有力的領導,任何困難都不在話下,一定能把先帝國葬這個重大事項辦好,讓皇上滿意,讓先帝安心。 章惇最後說:“所有的準備工作,從此刻開始。在準備過程中,凡是自己決定不了的事,或者拿不準的事,要及時向我彙報,如有怠慢或延誤,定將嚴肅處理責任者。任何人都沒有情面。回去行動吧。” 之後的三天,朝廷上上下下,不管天氣如何,都在忙碌緊張地準備大行皇帝的國葬。 緊張忙碌的時候,往往時間過得格外快,眨眼間四天過去了。第五天的早上,子時剛到,章惇已經來到大行皇帝攢宮附近他的臨時辦公室,坐鎮指揮先帝出殯的事項了。 也許是哲宗感動了天地,或者是章惇的禱告祈求靈驗,雨竟然停了。天上零零散散的星星,眨起了昏昏欲睡的眼睛,雖然正是深夜,但是空氣又潮又悶,令人身上很是不爽。但只要不下雨,就是吉兆啊。為此章惇心裡也略感踏實。 章惇來到之後,先看望並問候了守陵的全體人員。從這時起,工作人員、送葬人員陸續到來。至卯時,禮部尚書、禮儀使李清臣,來向章惇彙報說:“所有人員已經到齊,六千九百九十九人一個不少。皇上也已經駕臨幕

《巔峰對決終極之戰完整版》 第105章 惇主持哲宗葬禮(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