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47章 蔡京要重建延福宮 (第1/2頁)

王文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楊光華從政事堂回來,蔡京已經走了。正常情況,如果是字數少的詔書或者聖旨,一般就由楊光華草擬,交徽宗審閱後,加蓋玉璽就可以頒發。這個程式比照章惇做宰相時的程式要簡單的多,快的多。 朝廷的行文程式,是按照楊光華的建議,改成現在這種辦法的:只要是皇上所下發的聖旨、詔書或敕書等等文書,先由中書舍人或者翰林,有時是楊光華起草,他們起草之後直接由楊光華稽核,楊光華稽核後,交皇上最後審閱,加蓋玉璽就可以下發了。這樣把文書下發的最高決定權,交到了皇上的手上。透過這件事,徽宗既認識到了楊光華的智慧,也看出楊光華對他是真正的忠誠,因此他對楊光華的信任和依靠又加重了一份。 徽宗見楊光華回來了,問道:“都安排好了嗎?” 楊光華回道:“安排好了。不過皇上,我倒是又想起一樁事。臣忘記提醒您,這是臣的失誤;再者呢,剛才蔡京在這裡我也不便說。” 徽宗一聽,就有點好奇地盯著楊光華,問道,“什麼事啊?感覺好像有點神秘啊”。 楊光華說:“既然已經把曾布罷免了,朝廷不可沒有宰相,是不是就把蔡京的代理宰相去代轉正啊?如果皇上您覺得可以,就可以兩道詔書同時下達。” 徽宗聽明白了楊光華的意思,一時陷入了沉默。他把身子往椅背上靠了靠,頭枕在椅背上,眯著眼,想了一會兒,才說:“這事啊,其實剛才我就已經想到了,但是我覺得蔡京這個人呢,要挑宰相這副擔子,應該是問題不大;可是,畢竟在此之前,他最高僅做過正三品的翰林承旨,到正一品的宰相,這距離有點遠啊,並且還要兼著樞密使,這擔子有點重,我擔心他可能擔起來不會很從容。他又沒有做過參知政事和樞密使這兩個職務,一步上的臺階過大,畢竟宰相是統管全域性的,所以我想呢,讓他再幹一段,咱們也看一下。那樣,去代轉正的時候,朝野上下也會服氣。要不然匆匆忙忙的給他摘掉了“代”字扶正了,可他如果工作很吃力,甚至不能勝任,我這個皇上可就被動了。你想吧,我親政這才一年多,已經罷免了三個宰相,如果這一個再不行,那可就成了歷史的最大笑話,成了大宋朝最大的笑話,我也成了大宋以來歷代天子的最大笑話”。 楊光華聽到這裡忙說,“皇上,我只是考慮到了宰相工作的接續性,忽略了蔡京的履歷,對他的能力也不大瞭解,還是皇上考慮得周到、細緻、嚴謹。臣真是不可企及呀”。 第二天早朝散了之後,蔡京跟著徽宗和楊光華來到了垂拱殿,向皇上彙報了他就任以來,遇到的幾樁大事和處理的一些是重要事情。最後,他又向皇上建議:“是不是擴建一下後宮的幾個宮殿?” 徽宗問:“怎麼突然想起來擴建宮殿呢?” 蔡京說:“我從在翰林院的時候就經常到後宮去,那時候我就覺得,咱們大宋朝這麼大的國家,財力又這麼充裕,可是咱們皇家所用的大殿也好,房屋也好,都這麼緊巴,這麼憋屈,也很不方便。國家是皇上您的,江山也是您的,您掌管這麼大的國家,擁有這麼遼闊的江山,可是住在這麼憋屈、緊巴的地方,這有損皇上和朝廷的形象,也跟您恢宏的氣魄、廣闊的胸懷不能相稱,所以不論是站在國家的角度,還是站在皇上的角度,都應該把眼下的宮殿擴建一下。我本來是想再另外新建一座大一點的宮殿,可是我怕皇上您不同意,就只提出擴建的想法。” 徽宗聽到這裡才感覺到,還真是蔡京能看到問題,也真能替皇上和皇家著想,前面的三個宰相,沒有任何一個人想到這一點,況且就算皇上想修想建宮殿,他們也不會同意,只會阻攔。他們誰都沒有說過,江山是皇上的,國家是皇上的。沒有。以前楊光華說過這話,可作為宰相,蔡京是第一個。細細想來,覺得蔡京的話是真有道理呀,也真說到了自己的心坎上,因此非常高興。一高興,乾脆就問:“既然能擴建,跟新建一座宮殿這費用相差多少啊?” 蔡京一聽徽宗這樣問,心中一喜,說:“臣讓戶部和工部分別初算了一下,兩項差不多少。擴建和修繕,自然要比新建略微省點,可是也省不了多少。所以本來我是想......” 徽宗就盯著蔡京的眼睛,笑眯眯的問,“你是想幹脆就新建一座?” 蔡京很想哈哈大笑,可是他又覺得在皇上和楊光華這兩個小夥子面前,不能失態,免得被他們笑話,覺得自己太輕狂,我老蔡可不是那種輕狂的人,也不能做那種被皇上看熱鬧的事兒。一邊想著,蔡京就問徽宗,“這麼說,皇上您是同意要建一座新的宮殿了?” 徽宗想,既然費用差不了多少,那建新宮殿何樂而不為呢?即便差的稍大一點,建一座新的,它體現的是一代皇上的威儀和氣魄,於是就說:“好,那就按你的想法辦,新建一座吧。只是呢,對外就說是重建延

《巔峰對決終極之戰完整版》 第147章 蔡京要重建延福宮(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