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1/4頁)
插翅難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難、他以為易,我以為恐、他以為戲呢?這是因為情緒誘因與人類的進化史有關,也受個人經歷和文化背景的影響。一個人的“風險自動評估體系群”所關注的不只是人類祖先在採集、狩獵時代曾經發生過的有重要意義的事件,還有對你個人的生活有重大現實意義的事件。或者說,情緒既是人類“歷史智慧”的反應,也是個體“時代智慧”的反應。因此,情緒誘因既有人類共有的,也有因人而異的。有些人的“風險自動評估體系群”對某些因素格外敏感,另外一些人的“風險評估體系群”可能對這些因素的態度是“蔑視它們的存在”。比如,小時候在黑暗的環境中受到過意外傷害的人,可能會形成對黑暗的恐懼,造成他必須亮著燈才能一個人安然入睡,而大多數人熄燈後才更容易入眠。還有這樣一個更具典型意義的例子: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人在猶太人集中營裡做過一個實驗,他們讓兩個被關押者在相距一米遠的地方面對面站著,將其中一個人的雙眼蒙上,並把這個人的右手放在一個木桶上。然後用利刃割斷他的右腕動脈,讓鮮血“嘀嗒嘀嗒”地滴到小桶裡。另外一個人就這樣看著同伴的臉色因失血而越來越蒼白,直到死去。第二天,同樣的地方,同樣兩人相對,仍然是昨天的小桶,仍然是昨天的那把刀。不同的是昨天的看客被蒙上了眼睛。但這次德國人卻是用刀背假裝割了他一下,雖然很疼卻連皮都沒破。隨後德國人就透過將水滴入小桶來模仿滴血的聲音。那個人的臉色竟然像昨天那位失血者一樣越來越蒼白,直到死去。
情緒誘因還會因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出現差異。比如,失去最重要的東西會引發悲傷的情緒,但什麼是最重要的東西卻因文化背景與個人經歷的不同而有著相當大的區別。
從夫妻吵架來理解情緒化行為(1)
風雨中,高樓上突然飄下一張張百元鈔票,20多人當街哄搶。6日下午,武漢漢口江漢路步行街長盛大廈門口出現如此一幕。
……
記者隨後來到大智街派出所。民警稱,錢的主人已經來過派出所,是一名30多歲的婦女。她稱,因家庭問題和丈夫發生糾紛,丈夫隨後將大筆錢扔出窗外。因涉及家庭隱私,她不願透露太多詳情,錢的金額也不說。但據目擊者估測,當時飄下來的現金有10多萬元。
這是刊登在2008年11月8日《商旅報》第10版上的一則社會新聞。透過這則新聞,我們雖然不能知道這對夫妻吵架的原因,但已經清楚地知道丈夫扔錢是一種情緒失控的行為。其實,幾乎人人都曾經有過類似的經歷,那一刻,情緒像失控的列車,自己完全喪失了駕馭的能力。心態平和時不可能說的話竟脫口而出,不可能動手的竟輕易出手,把本來有希望化解的問題搞得一團糟。像武漢那對夫妻往樓下扔錢的情況雖屬個別,但夫妻惡言相向、同事唇槍舌劍的情況實在是屢見不鮮。那麼,我們是不是應該問一問,情緒化行為的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情緒通常有一個不反應期。或者說,情緒是先於思考和理智的。在此期間,情緒會戰勝知識,讓你失去理性。在心平氣和時人人都有的常識,此刻都會消失得無影無蹤。一旦被某種不合時宜的情緒牢牢控制住,你就會情緒化地判斷周圍發生的事情,改變自己看待世界和判斷他人行為的方式。此時,情緒成為思維的“過濾器”,它不會或不願意讓不適合、不支援當前情緒的資訊發揮應有的作用。這時候的人往往誰的話也聽不進去,孬話好話都“拒絕收聽”。所以,你要想說服一個情緒正處在不反應期的人將是徒勞的。
情緒的不反應期是人類進化的成果之一,是保護人身安全的一種“危機自動處理系統”。當一個人遭遇危機時,這套“危機自動處理系統”就會獨立於他的意識之外,自主而迅速地採取最恰當的行動。如果沒有這套“裝置”,一個人受到意外傷害的機率將會大大上升。比如,開車時,發現對面有車撞來,你自然地會緊急剎車,迅速打方向盤,無需進行思維判斷。如此,你才可能避免災難。在這種緊急情況下靠你的思維判斷來處理,顯然是來不及的,在你的大腦發出行動指令前,“致命接觸”早已上演了。
當然,這種有益的不反應期必須是很短暫的,只要不超過一兩秒鐘,通常就會利大於弊。在那一瞬間,它用“內設程式”迅速地處理眼前的問題,使你擺脫困境或化險為夷。如果時間過長,幾分鐘甚至數小時,它一般就變成弊大於利了。情緒就會扭曲你對自己和外部關係的看法,出現不恰當的情緒化行為或其他更嚴重問題,甚至會釀成遺恨終生的事情。還是
《開發自己的linux系統》 第1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