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48章 (第1/4頁)

外鄉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四十八章

沒有千年的王朝,卻有著千年的世家。雖然自唐以後,世家漸漸沒落。但不可否認,世家的存在是比那些靠爆發而得到天下皇位的皇族更讓人忌憚的了。

張家原是一沒落大族的旁枝,來到京城數年,卻漸漸發展成了一個相對悠久的世家,前提是對於像賈家這樣的爆發新貴而言。

其實說來也不過是區區上百年的小家族,但在讀書人這裡,卻有著一定的影響力。

張氏的父親,算的上是三朝元老了。在朝中甚有威望,門人弟子無數。當年皇帝立了太子後,為了加重太子的身份,便封了張氏老父親一個太子太傅的職位。

只要讀過史,念過書的人都知道,自古以來以太子之位登上皇帝寶座的,不是沒有,只是太少,太少了。張家被一道聖旨捆綁到了太子的船上,本就有些心不甘情不願。

於是這位張大人,便只在授課時前往東宮,其他時間一概避免與太子過多的接觸。後來隨著時間推移,太子漸漸長大,皇帝對於太子也不同年幼時,張家心中更是不敢靠近太子半步,便是原來張府內的家學,都以各種名目停了課,那些族中附學和親戚家的孩子也都打發了回去。

就怕讓人以為張家的家學是在為太子儲備人才呢。

太子本人是要極力拉攏張家的。後來更是明示暗示想要將自已的女兒嫁入張家。可惜張家並不買帳。

不到太子坐上龍椅的那天,太子都是一個極危險的工種。做為太子的姻親,又能好到哪裡去呢。張家不傻,自然不會要這種媳婦。

本以為只要張家遠著太子一方,便可保全。可張大人卻發現,事情卻是越衍越遭。又在今年年初,發現皇帝與太子之間劍拔弩張,一觸即發的時候,張家害怕無辜中箭,立即以年脈為由致仕。可惜皇帝似有所思,便留中未發。

然後,剛過了端午節,太子便反了。

當今太子逼宮造反不成,逃到了平安州起義。此事本與唐朝一家沒有多大的關係。可關鍵是跟賈家卻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做為太子太傅的張家老爺子,被判以附逆。全家斬首示眾,即刻執行。而張氏等卻因為是出嫁女,而倖免於難。

全家斬首,無一人倖免。這世上,便再也沒有了張家。

不,還有一人。

張氏嫡親弟弟張六爺的大女兒,張家的九姑娘。

張氏之母,一生共生下六兒一女。這一女便是張氏了,張氏有兄三人,有弟三人。這位張家的九姑娘,便是按著府中所有姑娘一起續的齒。

當抄家的旨意到達張府時,各房主子都亂了套。雖然是百年的世家大族,但在生命交關之時,誰還能真的保持住風度。

14歲的張九姑娘也嚇傻了。她自幼便沒了娘,一直跟著繼母過日子。所幸繼母是個守規矩的,該她的,從不苛刻。

但抄家滅族的大罪,此時才能看出平時的親情濃淡。張家六太太,自然是首先想到了她自己的兒女。

託心腹下人將小兒女送出府去的張六太太,轉身便一根白綾吊死在了房樑上。她哪裡想到剛從後門出去的兒女便直接入了禁衛軍的手裡。整個府裡早就在聖旨下來的那刻,被圍的水洩不通了,便是插翅也難飛出去。

這個時候,被人遺忘在一邊的張九姑娘卻是比那兩個嫡親弟妹要好一些。她身邊有她母親留下的忠僕。

忠僕奶孃也是個狠心的。直接將張九姑娘身邊的一個年紀差不多的小丫頭推到了荷花池裡。然後以主頂僕的名義,將本來斬首示眾的人——張九姑娘,弄到了家下僕役的行列中。

忠僕一邊攬著被這一連串事故嚇傻的張九姑娘,一邊寫了字條,讓人送到現在還在京城,張家早就出嫁的姑奶奶,榮國府當家太太張氏手裡。

紙條上,就只有一句話,‘請姑奶奶大發慈悲,買了九姑娘身邊的雲姬丫頭出去’。

忠僕本也可以向張家其他的出嫁姑奶奶求救,但京城中,便只有張氏一人。這是其一。這其二便是這位忠僕是有見識的。張家那幾位出嫁的姑奶奶,年紀都不太大。但闔家皆滅,滿門抄斬這樣的大事一發,想來她們也更難容於婆家。

好一點的,休書一封帶著嫁妝離開。差一點的,便是個出家,暴斃的下場。也只有這位老姑奶奶可以救一救她家的姑娘了。

一是張氏管家多年,自有威儀。二是張氏三個兒子,其中長子已經成年,並娶親多年,二子也即將成年,在這樣的時候,也只有本身不會受張家牽連的張氏,還可

《紅樓之奶孃的奮鬥作者外鄉人》 第48章(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