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第1/4頁)
外鄉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五十四章
水氏一直慶幸自己嫁到的是這麼一個開明的婆家。婆婆不管兒子房裡的事情。太婆婆也不管。這讓水氏婚前提著的心,終於放下了。
成親前,母親教導自己的那些如何應付婆婆的刁難,如何應付妾室使的絆子等等都沒有用上。
就連管家時,那些想要倚老賣老的管事和管家娘子們,一個個的都被婆婆敲打過。
至今,她仍記得婆婆說過的一句,‘她雖然是娶進來的,卻也是賈家正經的女主子。八抬大轎從賈家的大門抬起來的,將來是要陪著主子爺們厚葬祖墳的。誰要是仗著一點臉面,就忘記了自己的身份。別說大奶奶饒不饒得過你,便是我這個作婆婆的,也不會讓人輕易欺了她。......’
就這麼一句話,水氏管家是從未有過的輕鬆,便是在孃家學管家時,也沒有這麼容易過。畢竟那個時候自己也不過是孃家的嬌客。
再有便是成親幾年,一直沒有生產。直至今年才懷上胎,婆婆也沒有給什麼臉色,也沒有打發女人來給自己添堵,實在是天下最好婆婆的典範了。
這些日子,便凡有什麼好吃的,好用的,都會打發人給自己送來,雖然不及府裡的兩個姑娘,但也是上等份了。
懷孕沒幾個月的時候,婆婆還專門找時間跟自己說了,便是頭胎是個女兒,也不要有壓力,常人都道先開花後結果。在他們賈家,姑娘也是金貴的。
不過幾句話,水氏便徹底放心了。因為她看出來婆母是真的不介意自己生個閨女出來。
只是蒼天不佑好人。婆婆的孃家今年竟遭了難,可憐的婆婆一下子便老了好多。
“你太太是個好的。這麼多年,一直是個妥貼人。她既這麼說了,你便聽著。”已經有五個孫子的史氏,對於頭一個曾孫是男是女,還真的不介意。
水氏起身又向張氏和史氏行了一禮,這才又坐了下來。
碧紗櫥外,賈家的三代女人說著府內府外最近發生的事情。而碧紗櫥內,唐朝強迫自己將目光從可人和媚人的臉上移開,對於將通靈寶玉配首飾這件事,她仍是有些接受不能。
低頭去看那個小荷包。針線還算過得去,看起來隱隱有些王氏的針腳。
唐朝之所以能夠認識,也不過是因為以前經常去二房陪聊罷了。
王家姑娘並不擅長針線,也不認為當家主母都要擅長針線。誰家也不是沒有針線上的下人,就算是沒有針線上的人,難道身邊就沒有得力的丫頭了。
天天拿著針,繡這縫那的。還幹不幹別的了。大家主母,首先是要會管家,然後便是人情往來,教養子孫後代。一件件,一樁樁哪件都比繡花來的重要。
會些針線,也不過是閒暇時的休閒。或是一些情趣使然。這一點上,王家教女和其他大家族都是一樣的。
要知道張氏的針線,這麼多年,就連唐朝都沒有看過呢。所以張氏的針線如何,估計都是個迷。不過想來應該也可以看得過去吧。畢竟這年代的嫁衣都是女子自己繡的。
不過,也不能全部概況。
所以,日常沒事的時候,王氏繡個荷包什麼的,也不過是自娛自樂。而張氏沒事的時候,就會賴在史氏那裡,聊聊天,說說話。不過也是這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讓史氏心裡對兩個兒媳婦的天平也漸漸傾斜了。
一個死了丈夫,既不吃齋唸佛,也不出門應酬的寡婦婆婆,會喜歡什麼樣的兒媳婦,可想而知。
將思緒拉回眼前,親生母親手做的荷包,長姐打的絡子,可見這寶玉也是身在一片期待中的。只是再不復原著中的風光了。
就算是史氏想,估計張氏也不會讓這麼個孩子,壓自己兒孫一頭的。
既不長,又非幼,不長不小的年紀,還真是有些尷尬著呢。
打理完眼前的一切,唐朝便將寶玉的東西一一分類保管了。唐朝一來便將屋中大小事物轄制了起來。屋中的兩個大丫頭可人和媚人一至為唐朝馬首是瞻。至於那兩個奶孃,以被邊緣化了。
碧紗櫥不大,但也不小。唐朝至今日開始便陪著寶玉睡在碧紗櫥裡的大床上。可人和媚人輪流睡在床外面的榻上。兩個奶孃輪流在白天和晚上跟著唐朝打下手。
一時間,寶玉的房裡竟然井井有條了起來。
忙完王氏的七七,元春和賈珠才顧得上寶玉這邊。元春這些日子雖然一直在靈堂守靈,但也常遣抱春過來看一看。
元春是信得過唐朝的,所以將胞弟交給唐朝,她也可以專心的
《紅樓之奶孃的奮鬥作者外鄉人》 第54章(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