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87章 八陣,十陣 (第1/2頁)

三月流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張新出城,進入陣中。

中國古代軍陣最早的記載,可以追溯到商末周初。

武王伐紂時,第一次擺出了一個最原始的方陣。

《史記·周本紀》中就有關於牧野之戰的記載。

今日之事,不過六步七步,乃齊止焉,夫子勉哉!

不過於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齊止焉,勉哉夫子!

爾所不勉,其於爾身有戮。

也就是說,士卒排成方陣,每次前進個六七步左右,就要停下來整理一下陣型。

交戰之時,砍人四到七次,不管你砍爽了沒有,也要停下來整理一下陣型。

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頭可斷,血可流,陣型不能丟。

如果沒有按照指令整理陣型,那就是觸犯軍法,當斬。

這種陣型十分簡陋,如果拋開對面的敵軍,甚至可以說是大型體操表演。

但周武王就是憑藉這種類似大型體操表演的陣型,擊敗了殷商的軍隊。

張新當初攮劉備的時候,用的也是這種原始方陣。

沒辦法,那時候的他也不會別的。

由此可見,陣型在古代戰爭中的重要性。

到春秋時,方陣出現了進階版,不再是所有人排成一個方陣,而是分為左、中、右三個方陣。

這也是三軍這個稱呼的由來。

最早指的就是左軍、中軍、右軍。

並不是指什麼步兵、騎兵、弓箭手之類的。

春秋時期打仗,雙方都是三軍一字排開,步卒在前,戰車在後。

然後互相莽上去,暴力一波流,沒有任何縱深可言。

戰爭的勝負,往往取決於誰的裝備更好,誰計程車卒更加精銳。

首先打破這種戰爭模式的人,是鄭莊公。

繻(xu)葛之戰中,鄭莊公擺出了個魚麗陣,採用了先偏後伍的戰術。

偏,指戰車,伍,指步卒。

也就是說,打仗之時,戰車在前衝鋒,步卒在戰車的左、右、後三個方向跟進,是最早的步坦協同戰術。

同時鄭莊公對傳統的三軍陣型也做了改進,令左右兩軍在前,中軍在後,形成了一個倒品字的陣型。

軍陣第一次有了縱深。

周天子被錘的哭爹喊娘。

在此之後,軍陣迎來了一次改革大潮。

較為出名的有楚國的荊尸陣、越國的左右鉤卒陣之類。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孫臏的八陣和十陣了。

說起八陣,很多人都會想起諸葛亮。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實際上,八陣遠沒有那麼玄乎。

八陣中的‘八’,是一個名詞,並非指八種陣型。

說白了,它就是九個小方陣按照3x3的方式,排列成的一個大方陣而已。

其中最中間的方陣,是主帥所在,一般不動。

作戰方面,則由外圍的八個方陣負責,因此稱八陣而不是九陣。

前後左右四個方陣,通常負責正面迎敵,稱為正兵。

左上、右上、左下、右下四個方向負責機動支援,稱為奇兵。

這樣一來,敵軍無論進攻哪個方向,都將面臨三面包夾。

影視劇中常把八陣擺成一個八卦形,就和鮑魚炒飯的廚師叫鮑魚一樣扯淡。

孫臏在《八陣》篇中記載的,便是這樣的一種基礎理論,而《十陣》篇,才是具體的應用之法。

十陣中的十種陣型,比如方陣、圓陣、錐形陣,雁形陣......這些後世耳熟能詳的陣法,都是以八陣為基礎演化而來的。

八陣就是方陣,而方陣則是其他所有陣型的基礎。

而後世的其他陣型,又是以十陣中的陣型演變而來。

張新原本也不懂這些,是在得了皇甫嵩的兵書之後,才知道古代的軍陣要怎麼擺。

兩軍對戰之時,最常用的只有兩種陣型。

若是進攻,就擺方陣,若是防守,就擺圓陣。

所謂陣法萬般變化,皆起於度量方圓也。

無論陣法怎麼變化,都離不開方圓之間。

張新的目的是拖到張牛角的援軍到來,因此擺的是一個以防禦為主的圓陣。

只不過張新擺的圓陣,並不是將軍隊結成一個圓的基礎圓陣,而是做了一些改變。

張新有一千八百步卒,按照最基礎的八陣

《我開局殺了劉備 三月流雪 / 著》 第187章 八陣,十陣(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