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21章 接納此聖旨 (第1/2頁)

羊羊羊羊9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事畢不久,暌違許久的大師兄陸雲逸與飛毛腿戴宗,率眾抵達陳留府邸。

二人途中偶遇,聞知武大已化險為夷,遂決定並肩同行,共赴此約。

雖未能親援武大之困,然千里馳援之情誼,何須贅言?設宴慶之!

是夜,武府燈火通明,宴席盛啟。

武大、陸雲逸及戴宗皆淺酌即止,飯飽酒酣後移步至後花園新整的書齋。

宋徽宗派遣的僕役只能滯留前庭,至於陳留武府深閨,盡由武大舊部掌控。

十名親衛,五十名護院,綽綽有餘。

靜謐的書齋之中,武大自天邪手中接過一軸聖旨。

確切而言,此乃一封密詔。

此密詔乃童貫為武大特求,知者寥寥。

密詔僅言二事:

一者,武大名植,年至弱冠,仍未有“表字”。古時成年男兒,直呼其名非禮之舉,故另取一字,寓德於內,示人以敬。

皇帝親賜武大“安之”二字,寓意深遠。武大私下揣測,一來徽宗欲令其心安,七星盟之事不再波及,二者則勸誡武大安守本分,勿惹是非。

聖旨中另一言,關乎梁山。

徽宗降旨,特赦梁山眾人欽犯之身。

此乃一樁赤裸裸的政治交易。

童貫與眾,借四海商會之力顛覆七星盟,遵從徽宗旨意,未趁勢大肆剪除蔡京黨羽,僅以督責不嚴之名懲處,徽宗自需補償。

補償之物,正是赦免梁山眾人罪責。

當然,梁山日後再有不軌,首責童貫與武大。

以今人言,童貫與武大,已是梁山之保證人。

若有差池,徽宗自會先懲此二保證人。

戴宗聞言大驚,未料武大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解決了梁山之棘手難題。

戴宗,人稱神行太保,傳言一日可行八百里,雖有過譽之嫌,然其速在梁山無人能敵。

他有獨門秘技,所訓“風字號”隊伍已初顯成效,於梁山各營中速度最快。

戴宗在梁山地位顯赫,乃宋公明心腹,原著排名第二十,職任總探聲息頭領,地位近似張青於武府,梁山中少有的得以善終之好漢,權柄頗重。

其餘梁山英豪或未知武大助梁山之詳情,然作為宋公明心腹,戴宗心如明鏡。

正因如此,武大解決梁山好漢欽犯身份後,他深知此事影響深遠。

不謙而言,梁山今日之興盛,皆與武大相關,身份問題既解,眾人得以堂堂正正立於世,此恩情,梁山所負甚巨。

若武大此時登梁山,恐怕半數以上好漢願棄梁山而隨武大。

此乃戴宗,乃至宋公明所不願見。

一時間,戴宗猶豫不決,不知應否接納此聖旨。

武大洞悉戴宗之難,微笑遞過聖旨,淡然言道:“汝可安心,吾為梁山所做,皆出自對英雄豪傑之崇敬,絕無私吞之心。”

戴宗心中事被點破,滿臉緋紅,連擺其手,欲言又止。

誠然,武大從未有將梁山納為己有之意。

聯盟共進可,插手梁山內務、私吞權力則絕無可能。

作為穿越者,武大曾閱架空《水滸》無數,主角常謀權篡位,甚至妄改梁山座次及人物命運。

此乃對英雄之褻瀆,大不敬,武大不屑為之。

武大出手助梁山,唯願英雄勿再生亂,不欲梁山悲劇重演,英雄終得善終,方為圓滿。

事畢,戴宗等梁山眾人僅在武府歇息一宵,便匆匆返程,向梁山而去。

他須將聖旨傳達給所有兄弟,而以其速度論,護送武大所需資金,非其麾下“風字號”莫屬。

武大則與大師兄陸雲逸密談一事,那便是田虎!

於北宋盛世,朝綱曾受六賊之擾,蔡京、王黼、童貫、梁師成、朱勔、李彥皆在其列。而江湖亦有四大寇威震四方,那便是山東宋公明、江南方臘、淮西王慶與河北田虎,尤以田虎據守北地,聲名顯赫。

田虎,昔日不過威勝州沁源縣一介獵戶,力能扛鼎,武藝超群,好交江湖豪傑,麾下英傑輩出,終成河北之主,猶如潛龍騰淵。

諺雲:一山不容二虎,除非陰陽相諧。梁山既安,盧俊義未曾落草,於河北深耕細作,武大助力其開鋪設坊,而盧俊義更籌謀四海鏢行,欲展宏圖。河北,盧氏之根基,田虎之事,關乎大局,武大自是憂心忡忡,不願見其禍起蕭牆。

防微杜漸,乃避禍之上策。武大出

《風生水起書法作品欣賞圖片》 第121章 接納此聖旨(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