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58章 擒送京城問罪 (第1/3頁)

李瀚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寒冬料峭,終於迎來今冬第一場大雪,雪花飄飄灑灑,一連下了整整兩日,到處已然是一片銀裝素裹,分外妖嬈。

寧王軍打破軒轅關,五萬大軍就在關城內安營紮寨,軒轅關是洛陽八關之一,城高牆厚,關內房舍極廣,寧王軍自中州平叛,繳獲頗豐,就算十萬大軍坐吃山空,一年半載的時間裡,對於李胤而言,還不至於有太大壓力。五萬大軍冒著嚴寒,將之前被打破的城關,重新修補齊整。聽聞是寧王軍進京平叛,有不少百姓自願前來幫忙,甚至有人擔心寧王軍糧草不濟,竟然挑著糧草,牽著豬羊前來勞軍。

李胤並不曾回春神湖了,而是帶著所有女眷全都在關城內,跟所有士卒一樣,住進了軍營。畢竟,隆德皇褫奪他寧王封號,和勒令寧王軍就地駐紮的旨意,已經發布全國。他如今已經是白身,再不適合住進王府,雖然,李令月的太平公主府,和李雲芮的長公主府依舊可以入住,但李胤並沒有那麼做。因為,三天之前,李雲芮已經專程派人去過宗正寺,要自請革除皇家身份,從此再不承認自己是皇室公主。

李胤的檄文傳開不過三兩日,隆德皇的降罪詔書便已傳遍全天下。有不少人都以為,李胤被革職後,寧王軍會失去百姓的支援,頓做鳥獸散,或者接受朝廷調令,分調四方。可,誰也沒想到,一連三四日,軒轅關和濟州寧王軍營寨前,車拉肩挑著糧食,前來勞軍的百姓,居然比以往還多,甚至排起了長龍,無他,寧王雖殺人不眨眼,但也是真的愛民。名望已成,無關官爵。

隨著李胤那篇檄文,和隆德皇密旨的傳播,幾乎所有人都知道,是朝廷,是皇帝故意設圈套要毀寧王聲望,寧王一心一意為朝廷,朝廷卻不惜劫殺德妃和長公主,甚至將皇妃下嫁,也要設計陷害寧王,這讓天下百姓為寧王叫屈,紛紛為寧王鳴不平。

一連數日,李胤皆在軒轅關駐軍不前,寧王軍不退不進,不散不離,就這樣勒兵原處。因為任城王,丞相,武英公、中書令,尚書令,侍中連同六部尚書,聯名給寧王送來一封書信,請求寧王為百姓著想,勒兵十日,靜待事態發展,讓隆德皇看清天下人心,看清時勢後,再做舉動。對此,李胤只給了簡短几句話的回覆:“十日之後,無論官匪,入京送葬,報仇雪恥,回府過年。唐不容我,我便離唐。”

這幾句話的回覆,如今已然擺在了隆德皇面前的桌案上,皇帝李昶盯著那簡短的二十幾個字,心中驚怒交加。字雖少,但已足夠說明李胤的態度,他不在意自己被朝廷如何定義,無論朝廷是繼續把他當做大唐官方,還是視他為叛逆匪徒,他的目的就是進京城給長孫順義送葬,找供奉殿報仇,然後帶著所有女眷回王府過年,如果大唐朝廷真的容不下他,他不介意離開大唐,至於是另投何處,那都無關緊要,重要的是,一旦李胤離開大唐,此生便只會是大唐的敵人。

隆德皇清楚,大唐所有官員也明白,甚至如今整個大唐百姓都明白,憑李胤的本事,憑他手裡的火炮和十萬寧王軍,如果背離大唐之後,無論是投效哪一國,對大唐而言,都是難以挽回的損失,都將帶來極大的威脅。

即便隆德皇如何不甘心,都不得不重視李胤的去留。這幾日裡,為了李胤的事,已經鬧得天下紛湧。

首先是中州刺史鄭棟國,揚州將軍李靖,公然表示,支援寧王進京為老鎮國公送葬。然後,荊州和徐州,相繼表態,願與寧王軍共進退,替鎮國公向青州王討個說法,替寧王妃李雲芮,向朝廷討公道。而早該接到進兵詔書的汝陽王,卻一直按兵不動,不見有一兵一卒北上勤王。對此,隆德皇只能大發雷霆,卻毫無辦法,畢竟,之前的宋弘晟和費賢,就已經停止向朝廷進奉賦稅。

然後,京城柳家商號,車騎將軍府柳家家主柳如林、顏氏商行東家顏景業;白家商號家主,前尚書白敬亭,聯名宣佈,三家商號名下工坊,將全部停業,不再與戶部有任何合作,並且會搬離京城洛陽,另尋他處。隆德皇驚怒不已,三大商行集體拒絕與朝廷合作,那朝廷戶部就斷了大半進項,又會回到之前疲弊狀態。隆德皇自然不會輕易放棄,急忙暗中派鬼影攜護龍衛去“請”三家家主,可三家明顯早有防備,等護龍衛上門之時,才發覺,三大家族嫡系,早已人去屋空,只剩十幾個下人在看護宅院。而且,就連京城中的所有產業,也都已經全部搬空停業。

再之後,孤懸北疆三年之久的流州,州刺史和將軍,因朝廷和寧王府的不管不顧,宣佈從此脫離大唐和鎮寧王府,並表示願拜寧王府二公子李胤個人為主,聽候其個人排程。

鎮北軍陳良輔、魏東陽

《江山百美圖李胤》 第58章 擒送京城問罪(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