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三十七章 熙寧開邊,鐵甲步兵;奪取河洲 (第1/2頁)

魂動師之導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自熙寧元年(1068年)上任以來,王韶在河西連拉帶打,收服小股吐蕃部落歸宋,到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已然收復藩眾三十萬人。王韶更兼文利並重,尊重當地高僧,更從宋國境內邀請高僧,帶頭開講佛學加遊說,透過文化的親近懷柔吐蕃首領。這番急速擴張讓河州城(今臨夏)城主、首領木徵感到了威脅。年初,木徵向宋廷發書抗議,職責王韶背約,侵佔了他的渭源城和鹽井。

渭源城古稱渭州,唐以來就是軍事重鎮,地理位置險要;鹽井更是當地主要的產鹽地,每日產鹽所得可價值八百匹馬,可謂日進斗金。對於木徵來說,奪地失錢,他以此為要挾,說要投降董氈的部族。

宋廷開拓河西的意圖正濃,隨便找了個理由,說木徵“語言悖慢”,直接用兵。

吐蕃囤積重兵於抹邦山,佔據地利,守住抹邦山隘口,意欲與宋兵大戰。王韶以文生任武官,親自督戰,“有言退軍者,皆斬!”眾將士拼死湧上隘口,並乘勝焚燒對手軍營、輜重,“洮西大振。”

木徵大怒,帶兵渡過洮水,意欲和宋軍決戰。

王韶帶兵西進,以部將景思立南路佯攻,牽制木徵主力;自己則帶領精銳從東谷小路,插入武勝城(臨洮)下,在距離武勝城十里處與吐蕃軍隊遭遇。由於吐蕃軍隊是臨時召集的,並無準備,很快被宋軍擊潰,木徵的妻弟、守城大將軍瞎藥棄武勝城而逃。木徵發現自己中了“聲東擊西”的計策之後,帶兵與瞎藥會合,回頭攻打武勝。王韶早已料到他的動向,景思立宋城外伏兵,王韶依託武勝城為據點,令木徵遭到前後夾擊,再敗。木徵帶軍隊逃往臨近據點鞏令城之時,宋軍越戰越勇、士氣正盛,窮追不捨到木徵來不及關閉鞏令城城門,只能穿城繼續退敗,大退回臨近劉家峽的河州(臨夏)大本營。

景思立趁機奪取鞏令城。

木徵之弟及當地各部落首領率領部眾、軍隊投降宋軍。王韶改武勝城為熙州,就地整頓宋軍。對河州周圍的部落進行招降、分化、安撫和統戰工作,在拉攏了瞎藥和當地吐蕃首領後,準備對河州大本營發起決戰。

熙寧六年(公元1073年)二月初,盧元令升為軍(2500人)副統治,攜軍費輜重糧草到達熙州。克軍及阿瑪頌近衛團化妝成陪嫁跟隨進入。

******

普遍印象中,宋軍都很弱雞。實際上,成建制的步兵團打散裝部族臨時集團軍還是很佔優勢的。火器時代來臨之前,重灌步兵靠有效排程甚至可以抵抗重灌騎兵,吃虧在機動性。

臨洮軍在熙州城訓練。

宋重步兵以裝甲步兵為最強,他們軍士身體強健,身上鐵甲由1825片甲葉構成,重量可達29-34千克。每一都人數約百人,除都頭外,有刀手八人,槍手16人,其餘七十人和弓弩手。近弓手常常捲入肉搏,也是重甲而上。遠弩手甲重在22-27kg左右。

宋兵的作戰單位一般為十人一組,兩個刀手兩個長槍手,六個弓弩手,構成前刺近砍後方弓箭的複合作戰面。

宋軍此時用來攻城的裝備中,有典型的三床弩,機構大小如同一張車床,上面連線強弓三架,需多人合力用絞盤和滑輪上勁,利用多架弓的合力發射劍弩。劍弩大小如同標槍,長丈許,以鐵片為尾翼,每條尾翼都像一把劍那麼大。改良後的射程可達1500米,射出的弓箭像RpG炮彈一樣,動量之大可以直接攻樓。這種三床弩還可以發射聯排箭鏃,深深扎入城牆之中,;聯排成行,幫助攻城士兵攀援。可稱是冷兵器時代射程之最。弓手手持神臂弩,長三尺三寸,扣扳機發射,射程可達240步(360米)

只見城中兵士在號令下整齊地進行了雁陣、魚鱗陣和三角陣的演習。

演習完畢,克軍看著盧破虜和盧安兩人幫盧元令卸甲。沉重的鱗甲發出寒光。

克軍道:“除了了長蛇陣不行,其他的戰鬥力都很強。吐蕃人都是鎖子甲,裝備不行,打不贏。你們陸上人,打仗的目的以搶地盤為主啊。”

盧元令道:“河湟二州地勢多山坎,平原少,只有河流沖積出的兩岸平原,無論是築城、屯田,還是行軍,都是以佔據這些平原上的要塞為主要控制方式。得到肥沃的沖積平原後,可以招撫當地民眾加軍屯,透過這種方式鞏固土地。”

克軍拍手笑道:“幾個部落的陸猿在爭地盤了。”

盧元令道:“那人魚和三青不也是爭地盤嗎?”

克軍想了想,道:“稍微有點區別。我們與三青劃定的其實是狩獵區

《海猿島事件動畫多少集》 第三十七章 熙寧開邊,鐵甲步兵;奪取河洲(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