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313章 朱元璋熱血沸騰,咱也要修水泥路! (第1/2頁)

小小西下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朱由檢話音落下,朝堂上卻陷入了短暫的寂靜。戶部主事倪元璐率先出列,顫聲道:“陛下,若按工部估算,每裡水泥路需耗銀八百兩,僅貫通南北主幹道便需三百萬兩。若要覆蓋全國州府...”】

【“倪愛卿多慮了。”朱由檢笑著展開輿圖,鎏金鎮紙壓住卷軸兩端,\"自通州至臨清段運河淤塞多年,正可改作陸運樞紐。以京杭官道為龍骨,十三省省道為肋條,府縣道路為脈絡——先從九邊軍鎮與江南產糧區著手。\"】

【工部侍郎突然發現輿圖上密佈硃砂標記,驚覺皇帝竟早已命人測繪全國地形。從居庸關到山海關的驛道被描成赤紅色,太行八陘險要處標註著\"爆破開山\"字樣,黃河渡口旁則寫著\"鐵索浮橋\"。】

【奉天殿內,群臣百官都被輿圖中詳細的工程規劃,震驚的無以復加。】

【朱由檢可是一個皇帝,不是在工部主理多年的官吏,他居然對大明的山川河流,瞭解的如此詳細,甚至在每一個交通要道的連線點,都有非常詳細的規劃,可見是下了大功夫。】

【不難看出,朱由檢在背後究竟默默付出多少努力,才能拿出今日的成果。】

【“陛下之明斷,我等望塵莫及。”洪承疇滿眼的感佩和敬重。】

【朱由檢雖說比他年紀小上許多,可無論心智還是手段,都要遠遠超過他。】

【不只是洪承疇,在場的群臣百官全都向朱由檢投去佩服的目光。】

【“好了,奉承的話就不用多說了。”朱由檢笑了笑,說道:“此事已經迫在眉睫,工程浩大,非一日之功,洪承疇、楊嗣昌、陳新甲、魏忠賢、溫體仁、陳延儒,有你們幾人合力督辦此事,有任何問題,及時報與朕知曉,聽明白了嗎?”】

【“臣等遵命!”洪承疇等人紛紛高聲答應。】

【在場的群臣百官也都慎重起來,朱由檢點名的這幾個人,全部都是朝廷柱石,單拎出來任何一個,都是權傾朝野的大人物。】

【將他們全部都調動起來,由此可見,這一次修路的工程量有多麼巨大。】

洪武位面。

南京皇城內,二十八個桐油大箱轟然開啟。朱元璋抓起把雪白細膩的水泥粉,轉頭問宋濂:“宋夫子,這物件真能三日堅如磐石?”

朱元璋早在幾個月前,便讓宋濂等人效仿天幕裡的朱由檢,研究水泥的製作和用法。

他絕不會允許子孫後代幹得熱火朝天,而自己卻只能眼睜睜的看著。

朱由檢的年輕朝氣,和拼搏向上的精神,感染了年邁的朱元璋。

他也想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旅程,再來一次轟轟烈烈的大動作。

“稟陛下,鳳陽皇陵修繕時試用過。\"宋濂掏出塊巴掌大的水泥板,\"此物遇水成漿,摻碎石即成混凝土。前日暴雨,試驗路段車轍印僅半寸,而夯土路已陷尺餘。”

朱標撫掌大笑:“爹您看,應天府到太平府的官道,夯土路每年維護費就要兩萬石糧。若換作水泥路...”

話未說完,朱元璋便已經開始在心中盤算,如何讓這條道路的利益最大化。

……

永樂位面

朱棣望著正在鋪設的京郊御道,突然踹了腳夯土路面:“老二,帶神機營去把西山石灰窯給朕圍了!三年內,朕要看到從南京到順天的水泥路!”

朱高熾苦笑著展開戶部賬冊:“父皇,光順天府路段就要...”

話未說完,朱棣已抽出永樂劍釘在案上:“錢不夠?去查查那些靖難功臣的田莊!”

劍穗紅纓劇烈顫動,映著皇帝熾烈的目光。

朱高熾心頭一動。

看樣子,他爹是鐵了心要和天幕裡的朱由檢一較高下了。

不過,如果只是單純的修一條水泥路,從南京到順天府,三年的時間倒也不成什麼問題。

如今的永樂一朝,正值巔峰時期,若是沒有大的戰事,此事倒是可以一試。

朱高熾向來主張止兵息戈,與民生息,若是能修出一條通天大道,也是與民便利,何樂而不為?

……

【朱由檢在朝會上宣佈道路工程的規劃之後,洪承疇等大臣們也開始日以繼夜的加班加點,一心撲在工程建設上面。】

【十日後,通州碼頭。三百艘漕船滿載水泥熟料,桅杆上“皇商”黃旗獵獵。魏忠賢親自押運,對工頭喝道:“陛下有旨,這段路要趕在夏汛前貫通!每提前一日,工匠賞肉半斤!”】

《大明雙皇帝對比》 第313章 朱元璋熱血沸騰,咱也要修水泥路!(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