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 (第1/4頁)
西門線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樣說話自然讓他很不高興,又不好反駁我,不然就更顯得我說得沒錯,他便把眼一閉,嘴巴囁嚅著,又念他的經去了。我不覺有些後悔,我心裡是佩服他的,十年不到的時間就修成這樣已經很了不得了,可有時跟他對話,卻總免不了要受到從前對他的某些看法的影響,往往就出言不遜。這會不便說什麼了,我就靜靜坐在一旁聽他念。他的聲音含糊不清,經文更是莫測高深,我如墜雲空,不知所之。忽然,我感覺自己飄浮了起來,彷彿坐在一團雲氣之上,跟隨念無在天上翱翔。這樣的飛騰昇空對我來說並不陌生,所以我沒有一點恐懼,甚至連一丁點驚訝都沒有,坦然地享受著這種一直令我無比懷念的美好感覺。我們越飛越高,我看見念無的坐下雲團在一點點膨脹,後來完全把我和我的雲團包裹了起來,使我看上去像是他的關門弟子。宇宙的秋風比山間的秋風更加涼爽,使人有種透明感,彷彿即將變成日月星辰似的。我俯看蒼茫大地,不禁想起了毛澤東的對天之問,從塵世的角度來說他固然是非常強大的人,但跟佛道相比,他就緲小了,如果當時他經歷過這樣的飛翔,我想他可能不會問誰主沉浮,因為在無垠的空間,人世的得失實在不值一提。天空好像有了變化,跟去年(也可以說昨天)大不相同。雲霧彷彿更加的細膩,味道也彷彿更加的甜美。這恐怕跟宮殿的位置有關。道宮在山頂上,日月風雨顯得粗獷雄壯,氣吞山河,而佛殿在山腰裡,感四季之榮枯,難免小巧嫵媚之狀。就感覺而言,我更喜歡細膩,因為我總覺得自己有可能鑽到佛的肚子裡去,可在道家面前,我縱然得其精髓,怕是也不能與之有半分毫的肌膚之親。
這時的念無,已經通體佛光,金眼銅鼻,口吐蓮花,神氣悠長。他睜開眼,問我:“你跟我上來幹什麼?”
“我想看看佛的境界有幾層。”
“嚇,以我的道行都看不到,你這種齷齪的肉眼豈能看到?”
“看不到不要緊,反正有什麼就看什麼,任何一種見識對我來說都可以受用終身。”
“嗯,這倒像句人話。可惜我是佛身,人佛不可共語。”
“我是求教來的,不是共語來的。”
“你想求教什麼?”
“請問,佛有幾身?”
“三身。一法性身,二受用身,三變化身。法性身居法性土,受用身居受用土,變化身居變化土。法性,清淨自然,大體大性,道高乃如來妙體,至微乃宇宙分子,無所不在,無所不包,無根無色無相,不生不滅不老;受用,一切皆為需要,風雨雷電,金木水火,善惡無異,愛恨同心,來往無來往,上下無上下,俱為我欲,俱為我空,修習圓滿,淨人淨心,無人無我;變化,為於地前菩薩及二乘凡夫,以成所作智擊發鏡智利他功德,隨其所應現一分粗相,為變化身土體性,一攝事歸真體,十攝相歸心體,三本末別明體……”
“聽不懂聽不懂,”我直搖頭,“我肉眼凡胎,豈識你這高深法理!我只想知道佛究竟有什麼好處,天上的事不必說,只說地上的事,使我能學以致用,便是我的真佛。”
“你懂不懂並不重要,你只要聽著就行了,這個過程便是佛理出我之口進汝之靈魂的過程。你固然是糊塗的,不知所之,實際佛理於不知不覺間已完全根植於你的頭腦,像種子一樣開始發芽成長。為什麼說修道要念經呢,就是這個道理。不必非要推究出它的全部奧秘來,那是你修了億萬年後的事,現在只需要念著,聽著,融化在這樣一種純淨聖潔的氣氛裡。這種氣氛好比山中的空氣,久居此地,常年吸吮,無形中必能通經活絡,清心化淤,驅鬼降魔,凝神固心。想當年,我祖釋迦牟尼,不就是這樣開天闢地、化育萬物的嗎?佛祖高六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由旬,壽八十萬億年,你不過這片刻修習,是取佛身之一毛也不可得了,奈何卻以佛祖金身相求,此等貪心可比殺人越貨,將你本來已取得的一點心得化為烏有。”
我不覺渾身一熱,立刻認識了自己的愚蠢,非常後悔,想把話收回來。繼而一笑,這念頭就更愚蠢了。佛是最講究自然的,生生地要否定一種已經存在的東西,佛肯定只會責怪,而絕不可能贊同,雖然認錯表面看來是對它最大的虔誠和依俯。但我又覺得還是應該對自己的愚蠢有所反省,不然的話至少在我這方面就總顯得好像是對錯誤的認識不夠徹底似的。我眨了眨眼,忽然靈機一動,立刻叩了一個頭,問道:“高僧說得很對,請問還有什麼可以教導我的嗎?”
“法性為本,受用為末,變化為中,本立末生,中合自然,佛由此成。法性之本,本中之本,
《混世行者》 第44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