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20部分 (第1/4頁)

公主站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從何公館出來,坐在汽車裡,夏祿敏笑著問他:“怎麼樣?沒想到在南京有這麼多貴州老鄉吧?”

蔡智誠沒有回答,心裡卻暗自嘀咕著:“什麼老鄉?南京城裡還有個更著名的貴州老鄉呢,再這樣搞下去,大家全都跟他一個樣!”

(注:馬士英,明末奸臣,貴州貴陽人。他賣官鬻爵、貪贓誤國,南明政權覆沒後被清軍擒殺。據史書記載,馬士英的官邸就在南京市雞鵝巷)

參加受降儀式的儀仗兵大多都留在了“陸總”,但蔡智誠卻選擇了歸隊。當時,他正考慮著要不要退伍,所以對養尊處優的司令部後勤工作不感興趣。

傘兵回二隊,姜鍵隊長很高興。他拍著蔡智誠的肩膀說:“好兄弟,真不錯。快換上西裝,我帶你去閱兵!”

閱兵?閱什麼兵?

十幾個人擠在一輛中吉普上,徑直衝到了夫子廟。軍官們嘻嘻哈哈地走向碼頭,登上一條大號的樓船,蔡小夥這才明白,原來是要“豔遊秦淮河”。

這就是當時的秦淮河

蔡智誠沒有來過南京,但他很早就已經從詩歌和散文裡知道了秦淮河的名聲。在他的想象中,秦淮河應該是迤儷的畫、哀婉的歌,是俞平伯筆下的“燈月交輝”和朱自清文中的“煙靄朦朧”,而且,秦淮河的歌女也應該是清雅的、嬌柔的、才藝兼備的,粉白黛綠之中還帶著幾分書卷氣……

可一走到河邊,蔡智誠就失望了。放眼四周,所謂“蜿蜒的”河道其實是狹窄的水溝,所謂“碧陰陰”、“厚而不膩”的河水其實黝黑一片,還咕嘟嘟地泛著泡沫、散發出令人生厭的惡臭。登上畫舫,甲板前聚集著一群女子,尖利的嗓門、傻傻的笑,豔紅濃綠、吵鬧潑辣,哪裡顯得出“嫋娜的倩影”和“夢幻般的情絲”,簡直活脫脫的一個人肉市場……蔡大學生幾乎快要崩潰了。

不過,姜鍵他們倒顯得很滿意。一幫人翹著二郎腿、坐在太師椅上,饒有興趣地視察著妓女們列隊而過……

哦,鬧了半天,這就是“閱兵”呀!

傘兵們在秦淮河“閱兵”挺開心,可沒過幾天,何應欽總司令也要閱兵了。

1945年的10月10日,是抗戰勝利後的第一個國慶節,國民政府決定在首都南京舉行隆重的慶祝儀式,內容就包括大閱兵。

那天早晨,傘兵部隊在南京大校場機場(軍用機場)集合,分成三個批次登機,然後飛到明故宮表演空降。機場上來了許多記者,“喀嚓喀嚓”地拍相片,據說,在傘兵們降落的地方還有電影公司等著拍電影,這讓蔡智誠覺得十分好笑——自己總共只跳了三次傘,第一次是訓練,第二次是打仗,第三次就可以上電影了,真是進步神速。

傘兵登機了。

跳下去了

飄在天上的樣子挺好看

落地了。藍底綠條紋的是小兵,白底綠條紋的這位是軍官。

只可惜,蔡智誠的落地很不理想,他掉到機場外面去了,所以,電影攝像機的鏡頭裡肯定沒有他的影子。等他好不容易跑到召集旗跟前,新6軍已經開始操練分列式了。

“雙十節”這天,南京市中心的新街口廣場上樹立著中美英蘇四國領導人的巨幅畫像,畫像前面搭了一個巨大的檢閱臺,在臺上校閱部隊的是陸軍總司令何應欽上將。

擔任閱兵指揮官的是新6軍新22師師長李濤(後任新6軍軍長,遼瀋戰役中被俘),新22師的全部人馬都參加了分列式。整整一個師的部隊在大街上開步走,場面確實十分壯觀。

受閱隊伍從明故宮機場出發,走到新街口檢閱臺,實際上就是沿著中山大道行進了三公里。走在佇列前頭的是軍旗護衛隊和師長副師長,然後依次是軍官隊、騎兵隊、步兵團、戰防炮營(由二十四輛吉普車牽引)、山炮營(用騾馬拖拽)、通訊營、輜重營(戰車部隊)……傘兵部隊乘坐著卡車接受檢閱,經過標兵位置的時候,軍官大吼一聲:“敬禮——”,頓時軍樂大作,全體官兵向校閱臺行持槍禮,那架勢真是有模有樣。

新6軍第14師的部隊在中山路兩側擔任警戒,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個個威風凜凜。拍照片的記者和拍電影的攝影師在人群之中跑來跑去,氣氛激動人心。後來,這些場景都被收進了一部記錄片,片名叫做《還都南京》。

最後說句題外話。

在“蒲公英”(十)中,馬甲曾經念過這麼一段民謠:“吃菜要吃白菜心,當兵要當新六軍”,當時就有朋友說不對,說應該是“吃菜要吃白菜心,打仗要打新一軍”,

《蒲公英射擊場》 第20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