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一把手銃 (第1/2頁)
火之虎vvvv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就這,還不算四大家在城外的田產莊子呢! 自古以來,華夏百姓只要賺到了錢,都喜歡在城外購置田產,召集傭戶耕作,並派遣族人看管,這就是所謂的“買莊。” 這些莊園內,雖然不會留存多少銀錢,但是,耕牛、糧食卻是頗多。 若是大家族,更是會在外縣,甚至外府、外省購買田產,修建莊園。 比如徽商。 徽商是全國第一大商,甚至是這時期的全世界第一大商! 他們在全國各地都置辦的有田產,幾乎每個縣都修建了巍峨大氣的徽商會館,用以攏聚團結徽人所用。 在大半城市,徽商會館修建的比縣衙、府衙都高大威武! 甚至,逾制使用青條石修建的都有! 徽商與晉商,是明朝最頂級的商賈團體。 在全國各地,都有徽商與晉商會館。 明末清初,清軍殘暴掠奪了全國大部分豪門,唯有晉商、徽商得以保全。 在清朝建立的這個過程中,晉商幹了什麼事已經不用說了,做的齷齪事全國皆知。 而徽商卻很少有人提及。 因為沒人敢說…… 徽商中有一個家族,明面上給清朝歷次捐輸了上千萬兩白銀,暗地裡的捐獻,最低當在三倍以上。 彎曲了膝蓋,低下了頭顱最後換來的是什麼呢? 糟蹋文物狂魔七下江南玩耍,硬生生吃空了他家,最後又逼迫他家捐獻四十萬兩,再實在拿不出來後,被抄家滅族! 這位“十全老人”,被白蓮起義嚇死後,不過四十年,西洋炮彈開啟了國門,又十年後,太平天國轟轟烈烈而起。 作為雙方爭奪地的徽州,被清軍和太平軍輪流搶掠…… 最後,徽商支援的清廷,成了他們衰敗的揮刀人。 而徽商最後的掌門人,在晚清時勉強迴光返照一瞬,又被清廷逼死,徽商從此徹底落幕。 …… 錦衣衛指揮同知李若圭,喜滋滋的走了進來,他高舉著一個托盤,喜道: “陛下,臣在抄家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寶貝!” “哦?” 朱由檢回過神來,示意王承恩接過端上來。 他掀開紅綢布一看,嘴角頓時露出了笑意。 只見托盤內躺著一柄做工精巧的手銃。 …… 後世的故宮博物館內,藏有太祖洪武十二年、成祖永樂十九年、孝宗弘治九年、神宗萬曆年(年號磨損看不清)製造的四把手銃。 並且這些手銃上,都標有編號。 這些手銃,從全長45厘米,逐漸縮小到全長25厘米。 按照實用角度來講,也越來越適合將領使用了。 而托盤內的這一把手銃,卻與大明軍中的手銃不一樣。 大明火器,使用的是火繩點火,也就是俗稱的火繩槍。 而托盤內的這一把,通體小巧,高高揚起的龍嘴上,竟然不是夾火繩的裝置,而是夾著一枚褐色的燧石。 這竟然是一把燧石手槍! 朱由檢拿起一看,只見紅木製造的槍托上,用銀絲鑲嵌著兩行小字: “崇禎十六年孟秋,畢師諱孟侯門人張繼孟造。” 朱由檢見狀一楞,急忙在腦海思索: 畢孟侯? 這人是誰?為何絲毫印象都沒有? “這畢孟侯是何人?” 朱由檢指著銘文,對群臣問道。 畢孟侯? 群臣仔細想了又想…… 條件太少啊! 看銘文字樣,這個製造者應該是一個姓畢之人的徒弟。 難就難在這裡,看架勢,他留的該是師傅的表字。 若非熟識之人,怎麼會知道人家的表字呢? 群臣想破了腦袋,也找不到這個‘畢孟侯。’ 戶部主事吳甘來正好抱著一沓記錄走了進來,他見眾人圍著桌子,不知道在想什麼。 於是,探頭一看。 不過是一瞬間,他就想起了此人是誰。 吳甘來抬手用衣袖擦了一把臉上的汗水,開口道: “這個畢孟侯,若是我沒有記錯,該是徽州歙縣人士,萬曆年間的進士……” 他不疾不徐,緩緩說道:“此人萬曆朝累遷廣西道監察御史、右僉都御史、陝西巡按、山東巡鹽御史,前朝撫治鄖陽……” 朱由檢眼睛一亮:“莫不是畢懋康?”(mao) 吳甘來點頭:“回陛下,正是此人,其與其兄畢懋良並有清譽,雅負器局,合稱二畢”。 竟然真的是畢懋康! 這可是一個大神啊! 朱由檢正待欣喜,驀地扭頭仔細打量著吳甘來。 臥槽! 這人也是一個活字典啊! 之前的時候,只是見此人算術快捷,心中起了重用的心思。 卻沒料到這人的腦袋裡,竟然裝了這麼多東西! “吳卿這腦袋,當真博聞強記啊!”朱由檢大感佩服。 吳甘來謙虛道:“皇上謬讚,臣這榆木腦袋,還當不得陳名夏半數好用呢!” 朱由檢失笑,陳名夏腦袋雖好,人品不行,朕要他何用! “吳卿,幫朕記住了,待我等安穩下來,當提醒朕召集畢懋康兄弟入朝。” 畢懋康啊! 這可是編撰了《軍器圖說》的猛人,是徐光啟、趙士禎之後的另一個科技大拿。 他可是與宋應星齊名的大牛啊! 吳甘來默默的記下。 “對了,還有宋應星和孫雲球!” 皇帝幽幽的又提了兩個人名…… …… 宋應
《大明讓誰給推翻了》 第45章 一把手銃(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