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鄭森的不解 (第1/2頁)
火之虎vvvv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歷史上,鄭芝龍這樣的海寇,無一不是負面記載。 我翻開史書,在空無一字的縫隙中發現——這是一個人吃人還長著菩薩面孔的時代,這是一本滿口荒唐言的書。 明朝自太祖始,至鄭氏南明亡為終,海寇層出不窮。 比較出名的,有李旦、王直、劉香等…… 不管是當世人的私記,還是官方史書,都記載著海盜的強悍與兇惡,簡直壞的頭頂生瘡腳底流膿。 然而…… 呵呵! 敢問海盜是能生貨物啊,還是能屙貨物? 亦或是魔法師時代?憑空變出來貨物? 歸根結底——海盜掌握的只是運輸環節。 稍微有點腦子,就會明白,不管任何時候,運輸只是貿易鏈的組成部分,而非決定部分。 就像後世,大車司機掙錢嗎? 掙錢,不管任何行業,風險與收益在大範圍內還是成比例的。 但是,再直白一點,沒有貨物,大車司機掙錢嗎? 掙個鬼。 同樣道理——裝滿海盜船的貨物——從何而來? 史書上的答案——搶的! 也許、或許、應該、可能青山二院的條紋褂們估計該相信吧…… …… 明朝時,大體上有六大商業體系: 朝北方運輸的晉商;依靠鹽政的兩淮鹽商;雲貴川兩湖漢中以及河南這兩條線的茶商;兩廣地區以宗族為主自產自銷的宗族型海商;福建、江浙等環海地區的新型走私海商;剩下的就是——以海貿崛起的徽商。 這其中,晉商的物件是關外蒙古和滿洲; 鹽商官方背景太深厚了,變動很少; 茶商賺的是苦力錢; 兩廣走私海商,多以宗族為主,以自家擁有船隻,朝外販賣自產或附近自產的茶、絲、瓷等為標誌,他們是零散的、以宗族或地域為表現形式,派系凌亂; 與海貿密切度最高的就是徽商,以及福建至江浙一帶以棉紡、絲綢、生絲、瓷器為主的江南大族們。 明朝時候的徽商有多強大,當時國內有一個說法,叫“無徽不成鎮!” 甚至——大海寇王直,就是徽商的組成分子。 (王直臨死都不承認自己是海盜,不管如何嚴刑拷打,都說自己是徽商的一份子,由此足見徽商與海盜之間的密切。而詔安王直的胡宗憲正是徽州人。) 後兩者,正是海盜的貨物來源! 也就是說鄭家的貨主來源,是不包含兩廣地區的。 這一點,鄭家後來的發展,以及與兩廣海盜的對立,就足以證明了。 因為後者是宗族形式,屬於自產自銷,是一個比較排外的集團。 但凡對人類程序有點了解的,都會明白——伴隨著文明的發展,生產資料會逐步趨於壟斷狀態。 海貿鏈中的運輸環節(海盜)一樣如此! 明朝末年,海盜們彼此互相吞併,而今最強大的就是鄭芝龍。 甚至,海上馬車伕荷蘭人,稱之為尼古拉·一官。 尼古拉·一官有多厲害,歐洲探險家們以及官方組織,包括鼎鼎大名的東印度公司,沒有敢捋虎鬚的。 荷蘭人厲害不? 雄霸全球的海上馬車伕,打遍全球無敵手! 卻不得不在亞洲地區向鄭芝龍俯首。 荷蘭人每年需要繳納給鄭家,12萬荷蘭金法郎的過路費。 這個時期的法郎含金量準確資料我沒找到,年代朝後的金法郎有兩個版本,產自十七世紀末的金法郎含金6.45克,十九世紀為3.5克。 也就是說,就算按照後來的金法郎計算: 稱雄全球的荷蘭人,每年需要向鄭芝龍交納0.774噸或0.42噸黃金。 請注意,這是黃金。 若是還不清楚這個數量的威力,有個對比資料:我國2012年黃金儲備量為1054噸。 這就是現今掌握了一半運輸(海盜勢力)環節後,鄭家的威力。 為什麼是一半呢? 因為兩廣尤其是佛山、潮汕一帶的走私商們,是宗族的形式,素來民風彪悍悍不畏死。 他們自成一體,並不買鄭芝龍的賬。 …… 按理說鄭家如此強悍,未來的國姓爺,怎麼會出現在錢謙益這個官場不如意人的府上呢? 這個問題就值得推敲了…… …… 夜已深沉。 鄭森醉醺醺的走出了錢家府邸,錢謙益親自將他送出門外。 “老師就別送了,學生無事。” 鄭森渾身酒氣逼人,衝著錢謙益作揖道。 “也罷,大木自己小心些,記得多繞些路,而今我這府上……” 錢謙益苦澀的一笑。 身畔,豔麗少婦柳如是挺著微微隆起的肚子,挽緊了他的胳膊,語音懨懨: “是啊,我們而今不受待見,大木別牽扯進來了。” “老師、師母且寬心,他們不過是一二跳樑小醜,不知老師的用意,老師又何必與此等人一般計較!” 鄭森踉蹌兩步,眼看就要摔倒,急忙一把抓住上來攙扶的下人胳膊。 他搖搖晃晃的扭頭,向錢謙益開導道。 錢謙益手扶雪白長鬚,聞言開懷笑道:“哈哈,大木說的是,一二跳樑小醜,何足掛哉!” 柳如是也感激的對鄭森點頭,開口道:“夜已深沉,大木路上慢點。” “老師保重,師母保重。” “路上小心。” 錢
《大明讓誰給推翻了》 第40章 鄭森的不解(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