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6部分 (第1/4頁)

連過十一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耳朵傾聽著兩個牧童的談話,幾乎入了神。

這一幅組雕題為“馴伏”,真是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記得我放牛的那一座斗篷山上,綠茵茵的草坡鋪滿了山嶺,山腳下的鴨子塘水波粼粼,牛們悠閒地在草地上吃草,在大水塘中嬉戲沐浴,陽光很燦爛,空氣中彌散著草香和溼潤的氣息,輕風拂過來,催人昏昏欲睡。時常,當我抵擋不住瞌睡,終於在藍天白雲照耀下的草坡上睡著時,是調皮的牯牛和黃牛,用尾巴把我輕輕地拂醒,而當我從瞌睡中驚醒,利索地坐起身子時,身旁站著的牛,不是側轉了牛腦殼,裝作啥也不曉得,就是瞪起一對牛眼睛,那神態似乎是在說:你是該醒了麼!

牛和牧童,情景交融,青山綠水,林泉寂靜,觀賞著這一風趣盎然卻又充滿濃郁鄉土氣息的“牧牛石刻”,我忍不住忖度著,創作“牧牛頌”的楊次公楊傑,是不是也和我一樣,曾經在山野裡放過牛呢?看來不可能,在封建社會里,他是官拜禮部員外郎的朝廷官員,著有《無為集》十五卷。他的“讓道牧牛頌”,是題前代名畫之作。

大足石刻中的牧牛圖組雕,實是借用牧人馴牛的過程,以牛比心,以牧人喻作修行者,從初時的心猿意馬,最終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看到第十組巨雕的“雙忘”,我不由想起了幾年前,在《放牛的日子》那篇散文中寫的文字:“眺望著連綿無盡,千姿百態,氣象萬千的山山嶺嶺,傾聽著從峽谷那邊傳來的悠長的時常還是透著蒼涼的山歌,人會靜下來,青春的躁動的心會安寧下來。”這時候,我時常會覺得大自然是如此的博大、壯美、和諧,而置身於自然景物裡的我,又是如此渺小,如此地微不足道。蜜蜂在嗡嗡叫,蝶兒在草叢裡飛,陽光爍著人的眼,牛甩著尾巴,不慌不忙地驅趕叮咬它的牛虻、飛蚊。每當處於這樣的環境裡,我就會想到人生的意義,想到勞動和人的關係,想到白天和黑夜,想到大自然的風雨和人世間的滄桑,想到人的有為和無為想得累了,就環顧遠近的山巒欣賞高原的風光,遠遠的山澗裡飛泉像白練一般無聲地懸掛著,清溪的流水輕吟低唱著從高處淌來又向山谷裡淌去,傾瀉無盡的陽光燦爛地照耀著,輕拂而來的風裡有著草木的芬芳。周圍是那樣的靜謐而又安寧,生活是那樣的清貧卻又平靜。而時光的流逝,幾乎慢得可以用手觸控得到。就是在這樣的日子裡我想通了很多很多平凡的有時又是深奧的道理,這樣的思考使得我能豁達而平和地對待人生,對待世間的矛盾和紛爭,這樣的思考也使得我後來堅持不懈地拿起筆來寫下最初的一些小說

大足石刻的牧牛圖,為什麼能使我想得這麼多呢?

莫非,古往今來,歲月滄桑,文人間的心態,多少是有著一些相通的地方罷。

(1999年10月)

第九部分

釣魚山上釣魚城(1)

獨釣中原一小城

城市真的很小,小得僅有2�5平方公里。以現代的眼光來看,她連內地的一座縣城都無法比,最多隻能算一個小小的鄉鎮罷了。

但她確實是一座聞名中外、歷史悠久的小城。正如陳毅元帥詩詞中所抒:釣魚城何處?

遙望一高原。

小小的釣魚城屹立於重慶合川縣境內的釣魚山上,位於嘉陵江、渠江、涪江的交匯之處,峭崖拔地,突兀地聳立在三江之水的環抱之中。

春夏之交,中國作家西部採風團的一幫文人,是坐著快艇抵達渡口,攀崖涉澗登釣魚城的。到得山下,只見懸崖聳立,猶如刀削斧劈過的一般。我們佇立的地方,正是巨石壘砌而成的水軍碼頭。歲月悠悠,滄海橫流,築有三層平臺、堅如磐石的水軍碼頭,無論三江之水潮漲潮落,都不會受到影響,照樣可供船隻停靠。

釣魚城在當地,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名勝景點,著名的薄刀嶺、天泉洞、三龜石、古桂樹附近老百姓給你一一道來,如數家珍。尤其是每年夏初和秋冬季節,三江之地的綿綿細雨,將釣魚城塗抹在淡淡水墨般的朦朧之中,恰似一幅意境曠遠的寫意圖。而當細雨又和如輕紗似流雲般的霧嵐交織在一起,濃淡相宜,瀰漫四散,實給人以太虛幻境、仙山瓊島之感。

所謂“釣魚山上釣魚城,煙雨空濛路不明”,寫的就是這樣的景緻。

如果僅僅只是景色秀麗,風光旖旎,釣魚城充其量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景點而已。在祖國的大好河山之間,“上有流雲生煙,下有碧水揚波”的人間勝景,不說數不勝數,卻也是比比皆是。

釣魚城的出名,主要原因在於它是我國曆史

《我生命的搖籃完整版》 第16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