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3部分 (第1/4頁)

瘋狂熱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百度、新浪、搜狐等,可見,這些大鱷們都將影片和SNS作為是增強公司在急速變化的網際網路時代的一個保險措施,先下手為強。

特別是對於SNS,佔據該橋頭堡的意義不僅僅侷限於該行業。由於與傳統的論壇BBS、Blog等社群形式不同,SNS更注重人際的互動,能夠幫助網站深度黏著使用者。據資料表明,在MySpace的平臺上,每個註冊使用者的平均瀏覽頁面數高達30以上,使用者黏性極強。大鱷們看上的正是這一點:對終端的有效掌控。

網站繫結了使用者,獲得了使用者價值,使用者也透過SNS的實名社群展示了自己,滿足了自己更高層面的精神需求,從而相得益彰。因為SNS社群的註冊使用者已經被千絲萬縷的人際關係所繫結,顧客遷移成本極高,因此對商家而言,SNS具有極大廣告價值。

SNS的另一大價值在於市場細分。SNS裡面大量群、部落都是具備相似需求的人員集合,細分市場對於商家來說非常具有營銷價值。此外,實名註冊制也有助於商家對使用者實現精準營銷。

也就是說,誰能掌控到最大的SNS平臺,無異於掌握了最忠誠最廣大的使用者群。

軟銀在美國市場的腳步已經落後於Google、微軟和新聞集團,在被公認為前途無量的中國市場,他無論如何也不願輕易失手。何況,在他的眼中,如果不能夠佔領中國市場,根本沒有資格稱霸於世界。而對於千橡互動,軟銀是近水樓臺先得月。

孫正義表示,軟銀未來遠景是在亞洲發展行動網路,打造類似於在美國取得成功的Google這樣的企業。

Google在美國取得成功,但它在亞洲不是最大的搜尋引擎,我的遠景是在亞洲取得同樣的成功。

在孫正義看來,儘管Google是全世界網際網路老大,但如果把軟銀看成一個網路公司,軟銀實際上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現金流公司。軟銀的現金流僅在Google之後,已比eBay、亞馬遜及其他任何美國網路公司都要大。這也意味著,在未來的移動網際網路世界裡,軟銀後來者居上,超越網際網路霸主Google,並非沒有可能。

。。

第8章 與馬雲結緣(1)

1999年,當孫正義藉由對UT斯達康的成功投資,意外發現了中國市場深不可測的發展潛力的時候,他開始在中國佈下他的棋局。而阿里巴巴則是這一棋局中非常重要的組成。

論兩者的收穫,對馬雲和阿里巴巴而言,因為有了孫正義這個鐵桿莊家,阿里巴巴得以安然度過它的第一個網際網路冬天,並藉助軟銀的力量,順利進入日本市場。對孫正義和軟銀來說,阿里巴巴是軟銀繼雅虎之後回報最高的網際網路投資,孫正義也由此信心百倍地對他的中國投資棋局做進一步的謀劃。

孫正義曾說:“Jack(馬雲英文名),正是因為想和你成為一輩子的朋友,所以我願意退出。”這一典故說的是在2005年的“阿雅聯姻”中孫正義為了推動雅虎順利和阿里巴巴合併,出讓了軟銀持有的一部分阿里巴巴股份。這種做法曾被很多人質疑為軟銀要套現走人,但是,也許只有馬雲、孫正義和楊致遠這三個當事者才能理解其中意義。

我看到他雙眼冒光,閃動著渴望成功的夢想和Passion

1999年10月的最後一天,著名的國際投資機構摩根士丹利公司的古塔給馬雲發來一封電子郵件,說是有一個人想和他見面,建議他去看看。古塔是一個分析師,和馬雲有著不錯的交情,所以雖然在此之前的10月30日,阿里巴巴已經拿到了高盛的第一輪融資,緩解了資金短缺的燃眉之急,不過,畢竟盛情難卻,馬雲還是如約去了北京富華大廈。於是,才有了那個“6分鐘獲得2000萬美元”的融資傳奇。

如果回頭好好回顧這段歷史,內中有很多值得玩味的細節。

嚴格地說,阿里巴巴的正式成立是在1999年6月,但是早在1995年,馬雲已然是網際網路的開路先鋒之一。他創辦了中國第一家網際網路商業資訊釋出網站“中國黃頁”,隨後又帶著他的十八羅漢,加盟外經貿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開發外經貿部官方站點及“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1999年,馬雲團隊從北京回到杭州,用他們湊起來的50萬元苦苦堅持了半年,終於瀕臨彈盡糧絕,這是阿里巴巴成長路上的第一道坎。

此時的中國網際網路正在享受著來自風險投資的盛宴。網際網路經濟深受國際資本的青睞,它們紛紛進入中國市場,同一時期的三

《孫正義2018演講影片》 第13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