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冬季的規劃(四) (第1/2頁)
我只想鏟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好,說完農耕方面的準備,再說說養殖吧,現在我們部落有多少家禽家畜?”
“族長,現在部落養殖的雞共有4000多隻,分散在圍牆周圍的7個集中養殖點,另外還有分給各個居住點、工坊的小雞,加一起差不多也有個1000多隻,”熊草說道,經過這半年的努力,她也從原本的織布女族人轉變成負責養殖家禽的族人,“光是圍牆這裡的養殖點,每天能收穫雞蛋好幾百個,每個月也能孵出來差不多300多隻小雞。”
熊部落最早馴化的一批野雞,基本上已經熟悉的部落的生活習慣,這批野雞生下來的第二批、第三批小雞,自孵化後就一直被人工餵養,逐漸擺脫了野生動物的一些習性,變得更容易馴化。
並且這些野雞原本生下來的雞蛋很小,現在也大了一圈,雞的平均重量也從不到兩斤到現在的三四斤重,而且偶爾抓到的一些野雞,也被放到了養殖地點,不斷地改良部落散養的雞。
“鴨子現在也差不多有個2500只,馴化好的鵝有個400多隻。”熊草笑著說道,“一個月前,我們按照之前的辦法,又在東邊那裡捉到了兩百多隻大雁。”
隨著對部落周邊的探索和認識,這些動物自然免不了會被熊部落的族人當成部落的資源給“利用”起來。比如說牛馬谷那邊,已經成為每年冬天必去“刷怪”的地方,而與之類似的東面溼地,也成了部落“刷”大雁的好去處。
因為有去年的經驗,部落這邊準備好很多的漁網,在東部溼地那邊佈設下十幾個陷阱,這些大雁飛到這裡休息之後,就很容易被陷阱中的食物所吸引,從而落入陷阱。光是這十幾個陷阱,就又讓熊部落獲得了二百多隻大雁。
好在為了讓這些大雁能保持一定的規模,熊巫並沒有讓族人們對這些資源進行破壞性的使用,而且熊部落現在食物還算充足,沒有必要對這些動物趕盡殺絕。
所以很容易就捕捉到的大雁,熊巫等人也沒有讓人一次性捕捉太多,防止明年這群大雁不飛過來,所捕捉的兩百多隻大雁,對於這一群遷徙的來說,也不過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為了吸引這些大雁,熊部落還提供給這些大雁一些食物,讓它們能夠安心在此地暫時落腳,殺雞取卵或者說竭澤而漁的事情,熊巫也明白不能做太多。當然吸引大雁的做法,熊洪也跟他說過這樣做的原因,就是可以讓熊部落在未來都能持續性地獲得這些家禽和牲口。
而今年原本往南遷徙的大雁群,也留下來不少的大雁在這裡棲息,熊巫讓人每過一段時間就去投放一些食物,看一看能不能用這種辦法進行馴化、
當然,按照熊洪的想法,最好的情況就是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每年都能從這些野生動物身上“薅”下來不少的牲口,不論是野馬、野牛還是大雁,都能保證熊部落始終都有額外的補充。就算是熊部落現在的人工養殖已經到達了一定的規模,這個工作還是要繼續做下去的,不僅僅是為了充實部落裡的牲口數量,更是為了改良這些牲口。而且能夠低成本獲得這些獵物,那為何不把握住機會,藉此壯大自己熊部落的食物儲備呢?
捕捉到的這些沒有經過馴化的牲口,如果和部落裡已經馴化好的第二代、第三代再結合,那很有可能就能培育出體型更大、性格更加溫順、抗病能力更強的後代,到時候後人就可以稱呼熊洪為“孟德爾·洪”了。
事實上,熊洪已經在準備繁育一些其他更加優良的牲口了,比如說騾子。這個也是熊部落人工繁育的最簡單的牲口了。
後世常見的騾是公驢和母馬的後代,也稱馬騾,公馬和母驢的後代稱為驢騾,也被稱為駃騠(jué ti)。馬騾和驢騾都從驢遺傳了一些特徵,馬騾更像馬,驢騾更像驢。
而騾子的身型要介於驢子和馬之間,頭大腿長,身體強壯,具有驢子和馬身上的優點,性格活潑且溫順,是後世很多地方用來役使的大型牲畜。就連黴菌,在阿富汗山地地區的軍事行動,也不得不使用這種牲口來運送彈藥、物資。相比較馬匹和驢子,騾子的壽命要更長一些,這就讓它更具有使用的價值。
當然,對於雞鴨鵝的改良工作,也按照這樣的思路一直在進行著,目前所改良出來的第一代第二代家禽,也要比原始種體型更大、產蛋率更高。
“很好,這些家禽等到明年開春的時候,也要帶一些到白骨洞那邊營地去,”熊洪點點頭,對熊草說道,“如果再有多的,也往水部落營地和黑齒營地那邊送一些,以後如果還有孵化出來的,就按照這樣的辦法,送到各個居住點去。”
俗話說
《史前部落遺址》 第187章 冬季的規劃(四)(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